二鹏汽车资讯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汽车保养

文章内容

小米汽车产地_小米汽车生产资质来自于宝沃汽车吗

tamoadmin 2024-08-11
1.货拉拉也要造车!是不是有点迟了?2.大半个车圈为小米“发烧”,谁来承载雷军的造车梦?易车讯我们从相关渠道获悉,财联社援引多位消息人士的信息称,备受行业关注的

1.货拉拉也要造车!是不是有点迟了?

2.大半个车圈为小米“发烧”,谁来承载雷军的造车梦?

小米汽车产地_小米汽车生产资质来自于宝沃汽车吗

易车讯我们从相关渠道获悉,财联社援引多位消息人士的信息称,备受行业关注的小米汽车或将用北京+武汉的双工厂模式造车,即在通过收购方式以获得产能和生产资质以便迅速投产,同时另选址自建厂保证接下来稳定的产能需求。

小米汽车总部落户北京之前,小米即将接手宝沃北京工厂的消息便已甚嚣尘上。报道称,目前北京市有关方面正会同行业主管部门推进收购宝沃一事,将宝沃18万辆产能转入小米汽车项目。如无意外,这一方案或在9月内落地。

不过,宝沃汽车工厂现有产能显然无法满足小米汽车未来十年多达百亿美元的投资。诸如小鹏、理想等造车新势力的多基地布局模式或也是雷军的之一。近期出现在某招聘网站上有关小米汽车武汉工厂招聘部分操作工的信息,一定程度上证实了雷军的。

据招聘公司相关人士的消息称,现在入职的话,先去小米的中控和车身的供应商工作。等工厂建好后作为储备人才纳入。小米汽车可能已经在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汉南区完成了自建工厂的选址,并很快会开工建设。

在小米宣布进入造车领域后,不少城市均向小米抛出了“橄榄枝”,但武汉的呼声最高。此前,武汉市商务局通过“武汉城市留言板”作出回应称,武汉市招商部门已与小米进行了交流,目前正在与该公司积极对接和推进小米汽车项目落户武汉。

值得一提的是,毗邻汉南区、与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结对”发展的湖北仙桃市,也在小米汽车湖北版图的范围之内。一份网传文件显示,与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结对的仙桃高新区的合作内容,就包括了小米研发基地。

一位仙桃市招商局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访时表示,小米现在在仙桃有一个工业产业园,但小米汽车的工厂和研发中心都还在谈,都没有最后定。现在湖北正在推进五县融城,“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也在争取,最后落在哪里不好说,但仙桃机会比较大。

货拉拉也要造车!是不是有点迟了?

继传言接近获得新能源汽车最后一张造车资质后,小米汽车新车内外谍照再次曝光,内饰配备悬浮式中控大屏和方形液晶仪表盘,激光雷达和动力布局首次显现。

近日,一位博主再次 曝光了小米汽车的全新谍照,属于重伪装的工程测试车阶段。不过,仅从一张重伪装的谍照,博主还猜测了小米汽车的一些细节。比如,车辆看起来更长,大概率激光雷达用瞭望塔式布局,以及可能会选择混动、增程以及纯电的双重动力形式。

今年以来,小米汽车频发曝光,可见上市的日期已临近。年初,先是造型模具供应商泄密,到疑似是小米汽车 MS11 的设计效果图漏出,再到传言接近获得生产资质,无不显示小米汽车已开始进入实质性阶段。此次,曝光的重伪装的工程测试车图,之前已有报道,只不过从一张侧面照,换了一个角度而已。

同时,此次谍照曝光了测试车的不清晰版内饰设计,虽然反光很严重,但是还是依稀可以看见用传统的对称式布局,配备悬浮式中控大屏和方形液晶仪表盘,以及比较繁杂的线路。

其实,仅从这样两张图,要不是厂方有告知,根本不可能看出动力布局。所以,要么是猜测要么是借机炒作。但是,可以看出的是,经过2年时间酝酿,小米汽车今年的动作很多,应该是在为新车做铺垫。要知道,曾经的乐视手机操盘手,贾跃亭造的法拉第未来,也要重新回来了。还有蠢蠢欲动的华为,小米的压力可想而知。

自2月14日以来,多家媒体已经报道了,小米汽车接近获得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的消息。业内流传,小米获得生产资质是特批,将宝沃的资质给了小米汽车。这个消息有一个传闻“国内汽车生产资质只能注销、不许出售,未来将不会再有新造车公司了。”

对此消息,苗圩表示,新能源汽车产能在中国目前阶段不存在过剩,产能建设需要一定周期,要考虑明年后年以及未来的发展,“关于利用产能过剩来控制准入,更是南辕北辙。”对于从没造过车又想要造车的新势力,汽车行业可以借鉴对上市公司的注册制改革,从审批逐步过渡到注册。

这里也算是对传闻的一个回应,所以更多的新造车公司还会出现,小米汽车获得资质应该是大概率。雷军预计新车在2024年才投入量产,但是新车预热可能就是在2023年。同时,雷军立下了豪言壮志:争取15-20年内进入世界前五。你觉得,小米汽车这个目标能实现吗?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车市观察,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大半个车圈为小米“发烧”,谁来承载雷军的造车梦?

成立于2013年的货拉拉,把握住了近些年需求兴旺的同城货运/搬家的风口,在短短的十年时间里,将自己打造成了短途货运领域的一家独角兽企业。现在走在城市的马路之中,印有货拉拉车身贴纸的面包车、货车,数量一点都不会比网约车少。

对于消费者来说,货拉拉的响应快、价格合理,即便是刮风下雨都能通过手机轻松下单;

对于司机而言,货拉拉这个平台能让他们轻松接单,避免空车,同时又能与客户实现轻松高效的沟通,APP上也能提供精确的路线与定位,进一步提高了赚钱的效率。

虽然司机们想要入驻货拉拉平台都必须要交取一定的费用,同时平台还会依据订单的不同抽取一定的提成,但是得益于整个平台的高效运作,根据货拉拉官方的数据,目前平台上认证的司机超过了740万,而平均每个月活跃司机也有100万+。

而很明显,这庞大且处于不断增长之中的司机群体,都会需要一样东西——车。

01货拉拉入局造车?

日前,深圳货拉拉科技有限公司发生了工商变更,根据信息显示,其经营范围新增了新能源汽车整车销售、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智能车载设备制造/销售等。

而在此前货拉拉港股上市的招股书中,他们也明确提到了将会在引入资金以后,开拓新的商机,而新能源商用车的研发制造正是其中之一。

没错,货拉拉要在香港上市了,只不过上市的主体名称并非“货拉拉”,而是“拉拉科技控股有限公司”,从名字中我们就能看出,货拉拉的野心绝不仅在于货运行业那么简单。

而其实早在2021年,货拉拉就曾在招聘平台上发布了一系列与新能源货车制造相关的岗位,当时大家就曾对货拉拉的目的进行猜测,只不过当时货拉拉否认造车的传闻,只是说这是企业正常的人才储备。

但是去年的7月份,重庆市高新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一则看似“漫不经心”的公告,却暴露了一些信息——里面提到货拉拉预计将在重庆科学城投资105亿元设立汽车中国总部,布局建设整车研究院、智能网联中心、供应链及制造协同中心。

也就是说,如货拉拉真的入局造车(目前看来是稳了),其总部大概率就将会设立在重庆了。

02有优势也有风险

入局造车,对于货拉拉来说确实是一块诱惑力极大的蛋糕。

首先正如前面提到的一样,目前在货拉拉平台上注册等级司机多达740万,月活司机也多达100万,如后续货拉拉能研发出一系列的新能源货车,那实现“自产自销”完全不是问题,甚至他们还能将这些产出来的货车以租赁的方式提供给那些想要跑车但是却又暂时买不起货车的司机,从而实现从客户、订单、司机再到车辆的完美“闭环”。

这在某种程度上其实就像是曹操出行、如祺出行等网约车公司一样,只不过吉利与埃安是先把车车造出来,再打造出一系列的平台对生产出来的车辆进行消化,而货拉拉是先把平台搭建起来,再通过入局造车的方式寻求经营利润上的进一步突破。

目前,货拉拉针对那些暂时还无力自行购买货车的司机,其实也推出了一系列不同车型的租赁业务,根据车型种类,最低月供大约在2100元左右。但是除去难以避免的“手续费”以外,这部分资金的大头其实最终还是流向了长安、五菱、依维柯等汽车厂商。

作为手握第一手的企业,货拉拉对于货车或者说商用车行业的潜力与利润自然也是心知肚明。

如造车业务真正跑起来以后,无论是货车租赁还是销售,对于货拉拉而言都不过是左手倒右手的事,但是对于企业整体利润的提升却能起到极大的帮助。

当然,这一切都只是理想化的设想,要想实现这一步,货拉拉需要做的还有很多。

首先,商用车的设计制造与家用车不一样,虽然商用车看上去一般都比较粗糙,也不存在什么高科技的配置又或者吸人眼球的设计,但是在某种程度上商用车研发与设计甚至要比乘用车要更加讲究。

耐用度自然不必说了,商用车的出勤率注定了使用者能否能以最快的时间回本并实现盈利,但是商用车的使用环境恰恰却又要比乘用车更为严苛和恶劣,这就十分考验车企对质量以及可靠性的把控。

其次还有功能性,对于以装载量论英雄的物流行业来说,在满载的情况下,哪怕A车只是能比B车多装一个纸皮箱,在两车价格相近的情况下B车就可以说基本没有存在的价值了。如何能在符合法律法规的情况下,通过优化布局、空间设计来提升装载能力,考验的则是车企的设计能力。

而在做到了以上两点的情况下,车辆的生产成本与售价更是能直接影响到终端消费者的购买欲望,毕竟这个级别的商用车买家,对于购车成本的敏感度是我们这些家用车买家所无法想象的。作为后来者,如何能在成本控制上看齐五菱、长安等老牌商用车企业,将会是摆在货拉拉面前的一个大难题。

更重要的是,能否成功获得造车资质,更是货拉拉有没有资格入局造车的决定性因素。

在国家收紧造车资质以后,如今造车的门槛已经比当初一众新势力崛起时高出了不少,甚至有江湖传闻“小米汽车”将很有可能是最后一家获得造车资质的新品牌了,而小米汽车的造车资质其实也是北京市从“宝沃汽车”上收回的。

也就是说货拉拉想要造车,要不选择收购其它品牌的资质,要不就只能走代工的路线。

收购资质,除了要物色合适的车企以外,还意味着将要花费大量的资金成本,而从货拉拉公布的经营状况来看,在2020以及2021年,货拉拉分别亏损了1.55亿美元与6.31亿美元,直到去年也就是2022年,才实现了5323万美元的盈利。也就是说,哪怕已经是行业巨头,货拉拉的盈利能力其实真不如人们想象那般强。

在这种情况下贸然花费大量资金收购资质,加之全球经济环境不确定性仍较强,货拉拉要面临的风险无疑是巨大的。

但如果走代工模式,就像此前滴滴出行与比亚迪合作,推出针对网约车市场的比亚迪D1一样,那对于货拉拉而言似乎又没有太大的必要性。毕竟物流与出行,前者服务的是货物,后者服务的是人,市场上也许缺乏专为网约车市场打造的“以人为本”的车型,但是却绝对不缺乏合格的货车,对于货拉拉来说,代工模式既赚不到钱,又无法从根本上提升服务体验,着实是没有任何的必要了。

虽说与乘用车市场的日趋饱和相比,我国的商用车市场仍存在不少待发掘的潜力,但是商用车市场的本质决定了它必然不可能会像乘用车那样在短时间内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如这次货拉拉是认真的,而不只是为了在港股上市前用“造车”来冲一波投资市场的热度,那我也只能祝他们好运了。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车主指南,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 彭斐

运营 | 宋宋

小米集团高速发展时,雷军曾称自己“行程密时,平均一天有11个会议,每天平均吃饭时间只有3分钟。”而如今对于“押上人生全部声誉而战”的小米 汽车 ,雷军的忙碌只会有过之而无不及。

在宣布造车至正式成立公司的5个月间,雷军频繁走访比亚迪、一汽集团、长城 汽车 、长安 汽车 、东风、恒大 汽车 、上汽通用五菱、上汽集团、北京现代、博世、宁德时代等企业,并时不时与北京、吉林、上海、天津、武汉、合肥多等多个地方传出“绯闻”。

几乎大半个 汽车 圈都在为小米 汽车 “发烧”。随着小米 汽车 落户北京亦庄,其业务开展也将从前期考察逐步进入到实际运营阶段。

下一步,围绕工厂落地何处,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激烈争夺。小米 汽车 终会花落谁家?

01

收购宝沃 汽车 工厂?

雷布斯的光环不亚于华为。9月13日,一汽解放开盘股价一度逼近涨停,创年内新高。涨势的背后,是一则“雷军一行到中国一汽集团就合作事宜进行深度对接洽谈”的消息。

可股民只狂欢了一日,一汽解放便于9月14日跌至11.63元/股,跌幅约4%。外界又将之归因于“雷军有了新欢”。

一则“小米 汽车 或将通过收购方式以获得产能和生产资质”的消息开始在业内发酵。同时,宝沃 汽车 作为小米的“新欢对象”也浮出了水面。

“即使向下放到省级发改委和工信局申请新工厂生产资质,也是需要较长的流程和其他配套手续的。” 汽车 行业分析师钟师向车市物语称,“收购别家车企主要是可以节省时间,一步到位,代价就是要付出一定的经济代价。”

小米造车需要抢时间,与特斯拉、蔚来等造车新势力相比,小米进入 汽车 行业时间比较晚,花钱买时间,对于手握千亿资金的小米 汽车 而言,是比划算的买卖。

如果回顾小米从成立至今,之所以在高速发展,雷军认为最核心的原因则是效率高。而北京密云的宝沃 汽车 ,拥有新能源及传统能源的双生产资质,具备年产能36万辆整车的生产能力。这对于小米而言,确实有很大的吸引力。

据相关报道,宝沃 汽车 生产已进入停滞阶段。即使在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行业内早已100%复工复产情况下,密云工厂仍处于停工状态,且时间已长达一年。2020年工厂产能利用率仅有4.83%。

而3个月前,就有曝出小米与宝沃 汽车 有过深度洽谈的消息,当时因双方对宝沃 汽车 估值差距悬殊,谈判戛然而止。据知情人士透露:“当时雷军出价极低,远远低于陆正耀为宝沃付出的代价。”

陆正耀是瑞幸咖啡、神州优车、神州租车和宝沃 汽车 的董事长。虽然他于2018年年底,收购了北汽福田手中宝沃 汽车 67%的股权,但陆正耀却没有太多资本与雷军谈判。

对目前的宝沃 汽车 来说,最值钱的资产是其位于北京密云的智能工厂和土地资产。当时,福田对宝沃北京工厂项目“砸”了47.24亿元,其4.0智能工厂甚至获得工信部颁发的“中德智能制造合作试点示范项目”称号,而这些资产并没有被陆正耀收于麾下。

据车市物语查阅,2019年1月,福田曾发布一个公告称,“由于宝沃 汽车 工厂所占用的土地被纳入怀柔科学城规划中,北京市考虑到科学城未来规划的需求,要求福田承诺宝沃 汽车 的土地使用权留在福田,并在北京市要求时将土地交回。”

这也意味着,密云工厂背后的实际所有权不在福田,也不在神州优车,而是北京市。目前,北京市只是依照市场价格把土地和房产租赁给宝沃 汽车 使用。

为了吸引小米 汽车 入资,北京市要求收回厂房,这也非不可能之事。既然小米 汽车 总部选址在北京,那制造工厂落户北京的可能性更高。

“北京市有关方面正积极推动小米通过收购宝沃 汽车 获得生产资质,应该很快就会有结果。”有消息人士称。

眼下,重组电动 汽车 制造产能也是国家所倡导。“目前市场上的电动 汽车 企业太多,相对分散。未来要做大做强,电动 汽车 企业需要进行兼并和重组,在先进技术方面加大投资力度。”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日前表示。

理论上,有产能过剩问题的车企都希望与小米“沾上关系”,宝沃 汽车 并非小米 汽车 的唯一选择,但从近期的信息推测,虽然雷军近阶段“打卡”的车企不低于数十家,但一些车企已明确辟谣或官方回应不卖工厂。

小米选择宝沃 汽车 工厂代工这条线显得更为明朗。能造车的车企有很多,但真正能和小米 汽车 谈拢的车企不见得多。这一点从苹果 汽车 项目受挫中可得知。

同样马不停蹄的苹果CEO库克,近段时间不断与现代、日产、大众等车厂洽谈Apple Car整车代工,但意外的是,至今还没有一家车企明确愿意给苹果造车充当代工厂。

原因也很简单,有点实力的传统车企,不想因为与苹果合作成为苹果的代工厂,从而“稀释”了自己的品牌价值。

“诸如比亚迪、长城和一汽集团等有实力的车企,与小米 汽车 汽车 深度谈判的,是希望将自己的平台共享,或是其它方面深入共同造车,而不是沦为代工厂。”业内人士向车市物语表示。

02

激烈的小米 汽车 工厂“争夺赛”

业内人士分析,通过收购工厂获得造车资质,只是短期战略,未来也不排除小米会多点布局,在其他城市自建工厂和研发中心等。无独有偶,9月13日便有消息称,小米 汽车 或将用“双工厂”模式。

“自建工厂肯定是最符合自己满意的地点和环境,能保证永续发展。”在钟师看来,未来的大本营一定放在自建工厂里。当然,如果收购工厂所在地方的支持一直稳定,车企也会乐见其成。“一般还是做两手准备为妥,吉利都做了N手的准备。”

小米造车的野心很大。有消息称小米在 2024年出第一款车,每年推出一款新车,三年的总销量达到90万辆。雷军曾在内部表示,小米 汽车 “3年出车,第一年卖10万台”。

业内人士向车市物语分析,“一年10万台,目标很大,但也非不切实际的空想。‘蔚小理’造车新势力都是从零做起,一开始没有品牌价值,但小米不同,巨大数量的小米产品的数据库沉淀了未来小米 汽车 潜在用户群。”

“如果小米 汽车 在三年后量产,可大胆猜测小米面对的第一难题,不是销量,而是产能不足。”基于这种忧虑,使36万年产能的北京密云工厂被小米收购,那小米也会遇到产能不足的问题。提前布局“双工厂”,逻辑也显得顺其自然。

曾经投资过造车新势力的雷军,无论是代工或自建工厂路线,都有不少经验可以借鉴。

小鹏 汽车 一开始由海马 汽车 代工生产,但2020年3月间接收购广东福迪 汽车 ,获得了生产资质。目前,小鹏G3的改款车型G3i车型尾标已从“海马”标识改为了“小鹏”,小鹏 汽车 肇庆工厂二期也已经动工。

小米 汽车 的最佳选择或是遵循类似小鹏 汽车 的多地布局路线,前期通过收购快速获取生产资质,后期通过自建工厂扩大产能。

自雷军正式宣布小米造车后,各地方马上行动起来,想尽一切办法拉小米到自家城市落地。北京、上海、武汉、合肥、西安、成都等城市纷纷抛出过橄榄枝。可以说,工厂选址的竞争,远比小米 汽车 总部所在地的竞争更加激烈。

“小米 汽车 落户哪个城市,便会为这座城市带去投资,更重要的是能带去 汽车 相关产业链和智能 汽车 方面的人才,有望引进整个新能源 汽车 产业链。”业内人士称。

据汉南区官方介绍,该区有8家整车企业和13家整车生产工厂,包括小鹏 汽车 、东风本田、神龙、东风乘用车、吉利路特斯、吉利商用车等,重点发展锂动力电池、氢燃料电池等领域,同时是智能网联 汽车 测试示范区,具备良好的产业优势。

同时,武汉和雷军也有很深的渊源。武汉大学培养了雷军,雷军也在武汉有产业布局。小米 汽车 在武汉自建工厂的可能性很大。

尽管有“最优”对象,但雷军仍在为造车选址四处奔走。9月11日,据吉林省网站消息,吉林省高层领导在长春会见雷军一行;8月31日,天津市高层领导到小米集团走访调研,就进一步深化市企合作与雷军座谈交流。

(图:吉林省高层领导在长春会见雷军一行)

“最后,小米可能会比较各地的优惠土地政策、税收减免等,并考虑当地的产业链和产业环境等,以此选择自建工厂落地何处。”分析人士称。

03

拼命奔跑的小米 汽车

造车并不容易,既然是雷军压上了所有的声誉,小米造车自然要慎重得多。

但雷军对于小米发展的观点一直是,“大方向选对后,一定要保证奔跑的速度,奔跑本身即可解决问题。”

雷布斯造车的奔跑速度不可谓不快。早在2014年便传言发起“泰坦”的苹果项目,至少已经酝酿了6年,而小米 汽车 入局不到6个月,便有一系列实质性进展。

眼下,新能源 汽车 最难的不是制造出一个像样的产品,而是能把一款产品卖到什么销量。用户认可的销量决定产量,产量规模决定供应链和资金链的永续。对于小米 汽车 而言,没有销量,车企就命悬一线,“双工厂”模式也是其前期的一场。

对于小米造车的优势,钟师评价,“小米最有信心的不是能圈多少投资资金,而是原先庞大成熟的小米生态圈已经建立起来,往下 汽车 产品的集客、营销、推广成本,要比任何新生的车企强得多。这是小米造车宝贵的‘无形资产’。”

不过,小米 汽车 作为后来者,需要补课的内容也非常多——智能驾驶就是一门大课程。从目前小米申请的专利来看,主要集中在智能座舱,自动驾驶上的专利要远远少于华为、百度、滴滴等 科技 企业。

从近几个月来看,“不缺钱”的小米正不断对自动驾驶领域企业频频出手。先是抢下对纵目 科技 、禾赛 科技 两家自动驾驶厂商的投资,随后还参与DeepMotion(深动 科技 ),智慧互通(爱泊车)的战略投资。

当然,自动驾驶的技术壁垒并不是收购几家公司就能弯道超车,算法的深入研究,以及真实数据收集都是小米 汽车 无法绕过的一座大山。

深谙此道理的小米 汽车 ,最近也在高薪挖自动驾驶领域的人才,但要找到心仪的人才太难了。虽然小米的薪资比市面高出近20%-30%,小米官方还透露小米 汽车 收到的简历已超过2万份,但最后完成入职的仅有300余人,步伐仍然慢于外界期待。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小米 汽车 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当天,小米官方还晒出了雷军与其他16位团队骨干的合照。而在外界剖析了这16位骨干的“身份”时,不免让人降低了期待值。原因是小米 汽车 高层都是“门外汉”,仅一位成员是 汽车 行业背景,并且是名外饰设计师。

人才的缺失或将拖累小米造车的进度。此前,盛传原吉利研究院院长胡峥楠将加盟小米 汽车 ,但最后或因竞业协议的规避,加入了顺为资本;也有消息称,原福特 汽车 (中国)电动车事业部首席运营官朱江已提出辞职,下一站或是小米 汽车 ,但消息传了有一阵子了,似乎没有最终成行。

2024年,小米能否造出一台让人“尖叫”的车?答案很悬。仅从造一辆车的角度来看待小米 汽车 的未来,小米 汽车 的价值或许不会很高。面对未来强大的竞争对手、复杂的供应链管理,缺少 汽车 产业技术储备的小米要从造车上获得利润非常难。

但换一个角度,从造一个“移动终端和数字空间”来看,如果小米造车,真能像雷军所想那样“是给手机和一整套智能体系加上四个轮子”,小米 汽车 的价值是否会变得不一样?核心前提是,小米能将电子产品生态链成功复制到 汽车 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