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鹏汽车资讯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汽车保养

文章内容

小米汽车进展厅了吗最新消息_小米汽车近况

tamoadmin 2024-08-19
1.新能源汽车卷到商超,商超怎么办2.活着很难且活且珍惜 盘点2019年那些我们关注的新势力厂家“我们有钱,亏得起”。“造车将是我人生中最后一次的重大创业项目,

1.新能源汽车卷到商超,商超怎么办

2.活着很难且活且珍惜 盘点2019年那些我们关注的新势力厂家

小米汽车进展厅了吗最新消息_小米汽车近况

“我们有钱,亏得起”。

“造车将是我人生中最后一次的重大创业项目,我愿意压上所有的声誉,为小米汽车而战”。

从2021年3月官宣造车至今的700多个日夜,雷军一直在用实际行动,为押上“人生全部的声誉”的最后一次创业而战斗,甚至从去年开始就相继卸任了多项职务,并在今年卸任了小米集团总裁一职,由卢伟冰继任。

然而,近两年来,新能源汽车市场激战正酣,可谓群雄逐鹿,可以说原本的新能源蓝海如今已成红海。反观,小米汽车却依然活在“谣言”与谍照中,仍然还没有实质性成果。

近段时间,小米汽车又因为营销负责人周钘的匆忙离职,再次站上舆论的风口浪尖。

行至中场的小米造车阻力接二连三袭来:除了此次周钘的离开,此前外部一度传出“小米造车将被叫停”,后被官方辟谣,不久前还发生了内部资料泄密。

这究竟是好事多磨?还是冥冥中暗示的劝阻?总之,关于小米造车的舆论,已经从一开始的欢呼声变成质疑声四起,目前有部分人表现出“看衰”的心态,认为小米在造车战场上没多大胜算。

1、

公开资料显示,周钘于2011年加入上汽通用五菱,此后一路升迁。2018年周钘的公开身份为上汽通用五菱销售公司的营销中心总监,2020年升任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品牌与市场总监,此后又被升任为上汽通用五菱销售公司副总经理。

周钘于2022年8月正式加入小米汽车,担任小米汽车营销方面负责人,直接向小米董事长兼CEO雷军汇报。

这样一个重要人物干了加盟仅7个月,便选择离开,这其中原因不免让人好奇。

在今年1月初,周钘还在朋友圈招聘,并在跨年夜细细回味了过去,“每一段难忘的经历,每一段成长的时光,背后都是和一群真诚热爱的兄弟姐妹打过来的!”这看起来似乎要大干一场的样子。而就在短短两个月之后,周钘就突然离开了小米汽车,这确实令人感到错愕。

据小米内部员工透露,出身传统车企的周钘并不适应小米这样的互联网企业环境,与团队磨合存在问题。

虽然这个离职的原因并未得到官方证实,但这还是透露出一个信号——在传统汽车营销人眼里,小米的营销思路和商业模式可能与传统汽车制造商不太一样,而这些不同势必会造成分歧,目标不统一。

有没有这层原因,我们不得而知,但考虑到首款车型将在2024年上半年量产,营销和造势肯定少不了。所以,在营销负责人离职之际,小米汽车也在加快相关人才招聘的步伐,为新车发布做足准备。

据小米内推网站显示,小米目前正在招聘汽车市场策略总监、汽车新媒体营销总监、汽车公关总监等职务。根据职位描述,汽车市场策略总监需要负责挖掘梳理品牌、产品的传播逻辑与卖点,制定符合小米汽车的市场策略;汽车公关总监需要负责制定完整的小米汽车公关传播策略。

另外在第三方招聘软件上,小米汽车也发布了公关/品牌专家、关系专家、市场策略经理、展厅讲解员等大量跟营销公关相关的职位。在薪资方面,公关/品牌专家的月薪是4-7万元,市场策略经理月薪是2-3.5万、15薪,事务总监月薪是2.5-4.5万、15薪。

距离量产时间还有一年的时间,小米大量招聘营销公关人才,搭建市场销售、品牌传播体系,为小米汽车蓄势。而恰恰在这个关键的时候,负责人入职仅7个月便离职,这不仅仅对小米汽车的人事组织是一大考验,也或多或少给小米造车又蒙上了一层神秘阴影。

2、

除了营销层面关键人物离职之外,外界对于小米造车真正的担忧还在于,它的定位。

此前,雷军发起的一场关乎“你希望小米汽车第一辆车大约是什么价钱?”的投票。

结果,有近七成的人希望价格不要超过15万元,仅有不到一成的人选择了30万元以上。这一结果非常符合小米手机高性价比的定位。

但这些“米粉们”可能要失望了,结合曝光的试验车谍照以及相关消息显示,小米首款车型MS11预计将会搭载固态Lidar技术,车顶配备一个远距离高线束主Lidar,左右翼子板以及车尾两侧斜面分布了4个短距离固态Lidar,加起来就是一套5 Lidar的强势组合。

再加上MS11还有可能用800V高压平台、260kW的电桥、宁德时代的麒麟电池、高通下一代智能座舱芯片和英伟达Orin X芯片。

用这样一套豪华的硬件阵容,好处是可以尽可能地缩短小米与其它新势力的距离,坏处也显而易见,小米汽车可能会高于习惯了追求极致性价比的“米粉”的期待值。

试想一下,特斯拉Model 3不过才23万元起,小米汽车将价格定到26万,到底如何选,怎么选?恐怕每个人心中都有了答案。所以,自称拥有的5.64亿月活用户,又有多少能成为小米汽车的购买主力军呢?

而目前的外部环境已经变得更加恶劣,马斯克举起的价格屠刀令业界恐慌,除了小鹏、问界、蔚来等新势力跟进之外,就连比亚迪这种传统车企“大鳄”也开始挥舞价格屠刀,这也让原本就已经趋于饱和的新能源市场更加残酷。

而更关键的是,目前的新能源车市场销量增长已经开始放缓,预计增幅从去年的96.3%陡降至30%上下。

这也意味着,接下来,新能源市场或许还将迎来新一轮或者多轮价格战的冲击。

在竞争对手的强大压力和市场的增幅急剧放缓双重冲击下,“15~20年世界前五”,“我们有钱,亏得起”的豪言壮语,现在来看多多少少有些天真无邪。

此外,更紧急的问题则是:时不我待,当小米这边还在迟疑如何定位的时候,特斯拉却在加紧收割。3月1日,特斯拉“宏图”的第三篇章将正式发布。“秘密宏图”被视为特斯拉的一种长期规划,外界猜测,在其中会包括廉价新车型的信息。

“2023年到2025年是极为残酷的淘汰赛,不需要那么多公司”,理想汽车创始人、CEO李想不久前表示。

而2024年才姗姗来迟的小米汽车,虽然还没上牌桌,但已经感受到了新能源市场见红的残酷现实。

所以,小米汽车准备好了吗?时间真的不多了。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e汽车,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新能源汽车卷到商超,商超怎么办

3月31日,任正非在华为内部发布《关于华为不造车的决议》公告,重申“华为不造车”有效期5年等,在业界引发了巨大舆论。

《关于华为不造车的决议》公告由华为创始人、CEO任正非亲自签发,再次强调华为不造车,有效期为5年。除此之外,公告还对华为标志在汽车设计上的露出提出了严格要求,强调不能使用华为/HUAWEI出现在整车宣传和外观上。

其实,“华为不造车”这档事,早在2020年就已经被提及。当时任正非就已签发文件,首次强调“华为不造车”,同时严厉表示“以后谁再建言造车,干扰公司,可调离岗位,另外寻找岗位”。这则公告有效期3年,今年10月26日到期。

但是过去几年间,不仅外界似乎也淡忘了“华为不造车”这件事,就连他们在营销方面似乎也选择性“忘记”。当初摆进华为展厅的赛力斯、AITO问界产品,在宣传方面也带上了“HUAWEI”,久而久之就被普通消费者认定了这就是“华为”的出品。

而且华为是一块金字招牌,这是无可否认的。甚至不少问界车主把车买回家后,直接把“AITO”标识改成“HUAWEI”,似乎在宣扬着“我开华为我自豪”。显然这就是华为品牌号召力的体现,在“造车”方向来说,这是一档好事,毕竟是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

再回到华为本身,难道就真不想造车吗?此前眼看小米、恒大等大企业纷纷“下场”造车,华为自然也蠢蠢欲动,毕竟自己手上已经有成熟的汽车业务板块了。直接忽略此前发出的“禁令”,宣传方面全国门店做到如此统一,难道不需要知会高层?董事那帮人又会看不到吗?

显然,这都是不可能的。那么是啥让华为打响“退堂鼓”呢?

首先就是扶不起的问界,众所周知问界是“借鸡生蛋”的产物,虽然没有华为的LOGO,但华为拥有绝对的主导权,不仅被融入“华为智能座舱”宣传口号,这已经可以让消费者有无限的猜想。

在发布之初,取得过月售过万的不错成绩,明显就是冲着“华为”这名号来的。然而后续品控、质量等问题暴露了华为紧迫下场的弊端。要知道汽车这东西,并不是手机等快销电子产品,没有一定积累和沉淀是很难做出好产品的,毕竟现在的消费者也不再是傻子。

还有就是“华为”品牌不容有失。要是带有“华为”的汽车做得差,很容易就会引起蝴蝶效应,到时候不仅造车这条路没法走了,手机等业务也要背负骂名。毕竟做好一个品牌不容易,谁也担不起品牌损失的后果。

而华为轮值执行董事长徐直军在华为2022年年度报告发布会上发言就印证了这一点,其表示:“华为三十多年构筑的品牌,不会被谁滥用,严禁将华为品牌作为汽车品牌”。将带有“华为造车”痕迹的问界踢出生态之外,显然是弃卒保帅之举。

另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惨遭广汽退伙,3月27日晚间,广汽集团发布公告称,广汽埃安AH8项目由与华为联合开发变更为自主开发,本次变更后,华为将继续以重要供应商身份参与公司自主品牌车型的开发及合作。

从“联合开发”到“自主开发”,两字之差,差之千里。要知道这档事从2017年就开始启动,而此次官宣,华为在此次双方合作中的身份和地位变化:广汽埃安选择单飞,华为降级变成了“重要供应商”。PS.六年的感情,说甩就甩……

除了自身原因之外,跨界造车的同行处境也让华为坚定了“不造车”。首先是小米雷军的100个亿砸了下去,现在连个影子都还没见;还有大地产商恒大,造车之后短时间内就把自己给“埋了”。

要知道,目前华为是没有5G手机业务的,这方面的竞争力,赚钱自然也少了,说白了就是被人掐住了脖子。而目前看来就是最早入场的贾老板是“全村最大的希望”,其实也没别的,差的还是钱。

徐直军还强调,华为不造车,也没有任何“华为汽车”,不只是未来5年不造车,实际上10年内都不会造车。回归到战略定位上来,在汽车方面的战略不会再反复更改,不造车,帮助车企造好车,做增量部件供应商。

话虽这么说,改天能回归5G大家庭赚钱了,说不定又跟某个车企合作搞搞新意思了,大伙说对不?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酷车公社,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活着很难且活且珍惜 盘点2019年那些我们关注的新势力厂家

相对于几年前,如今的商超有一点很大的变化:新能源汽车变多了。但一个朋友发的朋友圈,依然让我震撼。

不知道有多少人第一次接触到新能源汽车是在商超,但绝对数目肯定不会少。从特斯拉到蔚小理,再到问界威马极氪,不光新能源车企扎堆商超,就连传统车企如上汽大众也悄悄将ID.系列摆进了商超。

就在新能源汽车纷纷在美妆、潮牌身边摆出POSE的同时,商超也在思考一个问题:这究竟是一个短暂的“刷脸”行为,还是一个长期稳定的盈利模式,甚至能借机开辟出一个新能源汽车全新的商业模式?

新能源车企“决战”商超

如果你在周末逛商超的时候,偶尔发现2、3个新能源品牌,自然不会让你惊讶;如果达到5、6个,可能会让你有点吃惊;如果你看到多达10几个新能源品牌聚集在商超,会不会被吓一跳?

在北京合生汇,这一幕已经上演了。

北京合生汇地处北京市朝阳区西大望路与广渠路交汇处,作为集购物、餐饮、、休闲为一体的生活体验式购物中心,其先后汇聚了十余家汽车品牌的“新能源汽车集市”,成为合生汇区别于传统购物中心的独特标签。

继北京合生汇之后,位于另一个一线城市的上海合生汇也上演了这一幕,上海合生汇位于上海四大城市副中心之一的五角场,其一层旺铺也分布着12家汽车销售门店,新势力们不约而同把汽车展厅直接搬进了CBD。

这便是在业界关注度极高的“合生汇模式”,该模式倾斜优势给新能源汽车,在基建、供电配套、装修风格方面整体考虑,甚至搭建了专门的汽车直播间。同时引入大量新能源汽车品牌,让人们在逛商超的同时,也顺便逛了“车展”。

新一线城市成都又传出消息,位于城西光华大道的成都合生汇将通过打造“体验式新场景+新空间”不断为项目赋能,打造成都合生汇二期的“新能源汽车产业聚集区”,规划新能源汽车展厅面积达到5000m?,简直堪比传统汽车城。

在发布会上,成都市温江区商务局、成都市温江区经信局共同发布了《温江新能源汽车产业整体规划构想》,详细介绍并解读了温江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现状,以及温江区新能源汽车产业基础建设整体规划、激励政策。

同时,温江区领导还对成都合生汇进行了“新能源汽车产业聚集区”授牌,让新能源汽车规模化走进商超,既名正,也言顺。

合生汇以实际行动给出了一份答案:在新能源汽车走进商超的潮流面前,合生汇没有选择被动接受,而是为新能源车企给出了全新选项——加入我们,一起做大做强。

各界反映:跟还是不跟?

在成都合生汇总经理唐宇眼里,“新能源汽车产业聚集区”融合“科技、智慧、新能源体验区”,涵盖新能源汽车上下流产业链,为市民带来极具新鲜感的体验式购车空间。

“一家人逛商场,丈夫可以看车,妻子可以看化妆品,小孩可以在游乐区玩。这是传统汽车4S店无法做到的”,成都合生汇副总经理李亮这样描述在合生汇的购车场景。

在签约合作商的眼里,成都合生汇位于热门商圈,人气很高,配套设施也很完善,这些都是他们选择“跟”的理由。

上海大众某经销商也选择加入了成都合生汇,其总经理表示,“合生汇的选址很好,位于温江的热门商圈,我们意向很明确,第一时间给厂家打了报告,还获得了厂家的经费支持。”

一位从手机行业转战新能源汽车代理行业的人士则表示,“我们做了十多年的手机,对于汽车行业并不熟悉。我们算过账,如果自己在外面开店,场地费用加上装修,比进合生汇成本更高。选择合生汇这样相对更成熟的新能源口岸,无论是成本还是风险都非常划算。”

据悉,成都合生汇目前已经和理想、沃尔沃、比亚迪、上海大众、一汽大众签订了合作协议。但合生汇的“野心”远不止于此,在发布会上邀请了比亚迪、红旗汽车、沃尔沃、理想、上海大众、一汽大众等30余家新能源汽车及华为、小米等10余家数智科技企业代表。

在合生汇的眼里,以上品牌都是合生汇的客户,甚至包括BBA在内也同样是潜在客户。

2020年的冬天很冷,刚刚过去的2019年所有行业都似乎经历了残酷的洗牌,资本并不再像前几年那样眷顾所有人,其实就连有的资本本身也都难以自保,逐步退散。当然,与我相关的除了猪肉和住房以外关注最多的就是汽车产业,在资本谨慎的去年,要说比天气更冷的就是依靠资本生存的那些所谓的造车新势力品牌,这一年随着传统车企的发力,这些品牌同样在跨年时进入了洗牌与即将洗牌的阶段。几乎就在撰写这篇文章的同时,国产特斯拉Model?3被列入了免除购置税名录,这基本代表了新能源车市场的竞争将从之前多家新势力争锋,走向了由特斯拉为首的新势力厂家与传统车厂竞争的局面。所以在展望2020年之前,我们还是要将目光拉回到2019,盘点一下过去的这一年我们关注的造车新势力车型都干了些什么?

#爱驰汽车——雄厚资本加黑科技

为什么先说爱驰?因为这是众多造车新势力品牌中我唯一有过亲密接触的厂家。就在一个多月前我们曾前往江西上饶爱驰的老家探秘了这家公司,见到了巨大的厂房,蓄势待发的总装生产线,并且开着爱驰U5的试装车行走了大概三百公里。再早之前的上海车展,以及后来的进博会上,我也特别关注了这家公司,其年底交车的口号与进博会上打出的甲醇制氢燃料电池技术更吸引了我们注意。

值得一提的就是甲醇制氢燃料电池技术。甲醇重整制氢燃料电池可以通过我国产量很高一些矿产和能源;例如煤转换为甲醇,再通过电池组内的重整器整合成富氢重整气,之后进入电池堆后实现反应转换为电流。相比起直接在电池组内加入氢,甲醇的制造与运输成本更低,加注难度与加注站制造成本也更低。换句话说,这项技术如果最终实现终端交付,那么一定会掀起新能源车型中的一次血雨腥风。

实际上爱驰还是很靠谱,并没有忽悠。2019年12月19日爱驰U5在三亚上市并正式交付给消费者,且在2020年年初使用甲醇氢燃料电池技术的爱驰U5也将正式进入测试阶段,而现阶段爱驰U5的预定量也比较喜人。

目前爱驰旗下只有U5一款产品,它用MAS平台打造,应用容量65kWh的锂电池,且未来除了支持OTA电池程序升级之外,还可选装增强型电池包增加续航里程(补充电池包安装位置被放置在后备箱下方)。根据NEDC公示,爱驰U5的理论续航里程为503公里,而在加持增强电池包后,续航里程将有可能突破600公里。当然,MAS平台的一个特点就是可延展性强,在未来爱驰绝对不会只拥有一款车型。

#华人运通——正在下一盘大棋

与其说华人运通是一家造车新势力厂家,我倒是觉得这家公司在真正输出产品前输出更多的是未来出行的理念,并且已经付诸行动。华人运通董事长丁磊在2019年12月19日的发布会上曾表示:”华人运通在上海正式发布了其道路车辆协同出行的解决方案,即“智城”项目。这套车路城一体化智慧城市5G无人驾驶交通运营样板,汇集5G、车路协同自动驾驶、云计算及人工智能等一系列最前沿的科技,打造高效、精准、安全的未来出行模式,清晰的构建出未来智慧城市中智捷交通的雏形,具有重要的先导、示范意义,我们期待着像这样的先行的探索能够尽早成为未来城市的现实”。

很显然,华人运通走的是一步大棋,它不仅包括我们知道的家用汽车,更将概念植入到公共交通工具甚至是我们行驶的道路之上。

在产品方面,华人运通旗下豪华纯电汽车品牌高合HiPhi首款量产车高合HiPhi?1将成为国内首次标配5G+V2X,将车,路,城真正连接起来,实现数据的自由流动,无缝连接互联网、物联网和能源网,成为未来城市的一个个节点,融入未来智慧城市的车路协同自动驾驶交通系统。怪不得华人运通在宣传时曾提到0事故的概念。目前,根据华人运通官方资料,HiPhi?1车型将用双电机设计,续航里程也将达到600公里,最快2021年交付给终端消费者。

#理想智造——交车心落地

今年从车和家到理想智造,这家具备十足“流量”的厂家华丽变身,我也经常可以在朋友圈中见到从前的同行加入理想智造这家企业后记录的公司的点点滴滴,以及在望京地区奔驰的理想ONE的测试车型。

还记得在今年4月10日,李想的造车梦终于落地,预售2小时订单便超过了4万台,我的朋友圈儿几乎被这台车刷了屏,虽说截图发朋友圈的都是意向定金,随时可退,但这足以见到理想ONE的热度有多高,毕竟这是一台定价在30万元的新势力车型。在各种朋友秀定金截图的朋友圈儿时,我突然想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李想能够按照时间表在今年年底将理想ONE交付到这些靠粘度真正想买这款车的车主手中吗?

李想并没有让用户失望,最起码是小部分用户。理想智造ONE原在2019年11月交付消费者,但根据官方说法,为了能够让车主直接拿到2020款车型,在经历了轻微跳票后,终于在12月2日开始从常州制造基地发往各地经销场所,交付消费者。值得一提的是,理想ONE的首位车主不是别人,正是李想的好友韩寒。

产品方面,理想智造ONE用的插电增程式混合动力系统共分为两个部分,40.5kWh的三元理电池组可以实现180km的续航里程,搭载来自东安动力的1.2T发动机一箱油可以增程620km的续航,整体续航超过1000公里。在电池组馈电的情况下,由发动机给电池充电,再由电机来驱动车辆,这就是理想ONE的动力逻辑。整套动力达到了326匹最大马力,530牛米峰值扭矩,百公里加速仅需6.5s。

#威马汽车——未来的雄心壮志

虽然去年威马汽车经历了不少“门”。但根据数据统计,这个品牌车型的销量还是比较喜人的,特别是上半年威马EX5车型交出了8548台的优秀成绩单,超越小鹏与蔚来对标车型。但你们还记得威马在年初说过什么吗?那就是号称在2019年要卖出10万台车,只是直到目前才完成了不到2万台的目标,但即便是这样,威马也应该可以谦逊的坐稳新势力销量头几名的宝座

当然在伴随着自燃、漏风以及后来闹的沸沸扬扬的失速门在以解决和正在解决的同时,威马同样为2020年布局了新车型。根据官方消息,威马将在2020年北京车展上发布一款新车,这款车的NEDC续航将超过700km,并且配备L3与L4级别的自动驾驶技术以及支持5G技术。显然,对于新的一年,近期销量不达标,日子不好过的威马依旧怀揣了雄心壮志,在冰冷的寒冬奋力的生存。

#小鹏汽车——资本注入来年小鹏大不同

在我个人眼中,小鹏汽车这一年主要干了两件事。第一件就是各种开店,只在北京目前就有五家体验店,而在国内其它主要城市也都设有多个小鹏的体验展厅。第二件就是将改款新车推出。在今年的7月份,小鹏G3?2020款车型正式推出,这款车共有两个型号可以选择,售价在14.38万-19.68万元,新款的G3无论是在自动驾驶还是在续航上都有了大幅度提高,以至于导致在刚刚购买老款的车主纷纷表示遗憾,甚至有人前去小鹏的经销商维权。

即便这一年小鹏汽车也存在波澜,但年底的一则消息振奋了所有小鹏员工和关注小鹏汽车朋友的心。11月13日,牛车网从小鹏汽车官方获悉:小鹏汽车完成C轮融资4亿美金,在得到现有股东加持下引入新晋战略投资伙伴小米集团。除此以外,小鹏汽车还获得招行、中信以及汇丰等多家中外银行总额达数十亿元级的授信。

完成本轮4亿美金融资后,小鹏汽车已经累计融资超过110亿元人民币。创始人何小鹏本人继A+、B+两轮后再次以个人投资人身份加持本轮,其在微博上公开表示:“智能汽车之路也需要志同道合的伙伴们一起推进。感谢所有投资者和股东们和鹏友们坚定的信任和支持,融资真心不易,我们一定要有效率有新方法地花,相信来年的小鹏大不同。”

看起来小鹏汽车可以踏踏实实过个春节了。

#蔚来汽车——当了一年最惨公司年底终于可以松口气

不知从何开始?蔚来这家公司从众人皆捧逐步走向了墙倒众人推的地步,更多媒体喜欢用“惨”字形容李斌这个人,而蔚来汽车和李斌也成为了众多造车新势力品牌中全年被曝光最多的车企。

在刚刚过去的一年中,蔚来经历了自燃、关店、亏损、融资失败、裁员加高管离职、股票大跌、员工工资倒计时、等等灾难性新闻之后,甚至还在年底的NIO?Day上硬着头皮“请客”发布了新车EC6,只不过这一次并没有像最早五棵松那样财大气粗,整体显得比较平常,甚至后台气氛有些压抑。即便是这样,蔚来今年的交付成绩单还是比较优异的,在第四季度,蔚来总共交付了4799辆,环比增长35.1%,全年交付量已超越2万台,只是依旧无法彻底扭转公司颓势的局面,毕竟特斯拉以及传统车企在今年持续发力,分走了不少本来该属于蔚来的销量。

不过几乎就在写这篇文章的同时,蔚来公布了第三季度财报,走了一年的背字终于转运了。蔚来第三季度营收18.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5.0%,超出市场预期的17.43亿元;归属于蔚来汽车普通股股东的净亏损为25.536亿元,同比收窄73.8%。电动车销售总额为人民币17.335亿元(约合2.425亿美元),环比增长22.5%,同比增长21.5%。在此影响下,蔚来的股票大涨,盘中一度涨超100%,触及4.87美元,最终收盘3.72美元,大涨53.72%,创近半年新高,市值近40亿美元。

李斌本人对于2020年的销量信心十足,甚至抛出了产品力不输特斯拉的言论,看样子是要和特斯拉宣战了。只是在我个人看来,输不输的谁说的都不算,换个角度想埃隆马斯克似乎也永远不会说这样的话,真正能验证的只有消费者。到此,蔚来在12月总算是暂时安全上岸了,只是明年等待着李斌和蔚来汽车的一定是与特斯拉的一场恶仗。

#特斯拉——带你感受中国速度

我个人觉得,严格来说特斯拉目前已经不能算是一家新势力造车厂家,无论是成立的时间还是公司体量,加上全面的车型序列几乎已经完爆五成以上的新势力品牌,但为什么还要在文章最后把它加上呢?主要是因为这家公司的产品一直以来都在瓜分着新势力厂家的销量,并且在中美贸易摩擦严重的2018-2019年埃隆马斯克还能来到北京与我国***会面,并将特斯拉开进了新华门,敲定上海工厂的事宜。

2019年对于特斯拉来说是颠覆的一年。2019年1月7日,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开始建设,到了10月份工厂就已经可以做到试生产了,这其中得到的支持不言而喻。就在我们撰写这篇文章的同时,12月30日国产的特斯拉已经开始交付到消费者手里,让包括我在内的所有关注的人感受了一次特斯拉的“中国速度”。

在产能方面,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的产能已经可以达到每天近300台的下线量,在2020年该工厂制造的特斯拉还将实现完全国产化。

当然,在今年特斯拉除了布局了国产Model?3之外,距离Model?Y的量产日期也越来越近,而在11月更破天荒的发布了旗下又一款最新产品“Cybertruck”,从前期的预定看这款车未来的表现更是令人期待。目前特斯拉还未达到早前的全球销量预期,但考虑到未来中国工厂的发力,对于国内的新势力品牌,尤其是定位在25-40万元的车型一定是核弹级别的打击。

特斯拉的2020年注定是众多新势力厂家的梦魇。

写在最后:

在文章最后,我想分享一段前几天牛车网海兰女士在《生存还是死亡,这是造车新势力的一个问题》文章中写到的一段话,文章中写道“对于造车新势力来说,怎么活过2020年,活到2022年,做个扎扎实实的三年规划,才是燃眉之急。在2020年新年钟声即将敲响的时刻,所有造车新势力的掌门人都得思考这个问题:“活着,还是死亡?向左走,还是向右走?“毕竟,创业就是九死一生。”

是啊!对于国内所有的新势力品牌来说,每一步的决定在目前都将影响着这家公司究竟是存活还是死亡。市场对于新势力厂家就是这么的“不公平”,它们就像是被压在水里的鸭子,几乎没有给出较大的容错空间。2020年绝对是关键的一年,能活下来就能大概率的活下去,而活不下去的也将直接走向灭亡。当然,这里面还有很多没有提到的凑合活着的厂家,对此我就不想再谈了,因为它们现在就已经很危险了。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