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鹏汽车资讯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购车指南

文章内容

奥迪q4除了车机落后还有哪些缺点_奥迪q4除了车机落后还有哪些缺点呢

ysladmin 2024-05-30
奥迪q4除了车机落后还有哪些缺点_奥迪q4除了车机落后还有哪些缺点呢       非常欢迎大家参与这个奥迪q4除了车机落后还有哪些缺点问题集合的探讨。我将以开放的心态回答每个问题,并尽量给出多样化的观点和角度,以期能够启发大家的思考。1.国产全新奥迪Q3优
奥迪q4除了车机落后还有哪些缺点_奥迪q4除了车机落后还有哪些缺点呢

       非常欢迎大家参与这个奥迪q4除了车机落后还有哪些缺点问题集合的探讨。我将以开放的心态回答每个问题,并尽量给出多样化的观点和角度,以期能够启发大家的思考。

1.国产全新奥迪Q3优点很多,但缺点都有哪些?

2.奥迪Q4四驱款有什么优缺点?值得购买么?

3.详评奥迪Q4 e-tron——称职的家用纯电动SUV

奥迪q4除了车机落后还有哪些缺点_奥迪q4除了车机落后还有哪些缺点呢

国产全新奥迪Q3优点很多,但缺点都有哪些?

       确实新一代的Q3更运动更年轻了,是外观和内饰,这一代的Q3外观重新设计后,看上去低矮扁平了不少,气势更强。而且外观不再像上一代一样圆滚滚,多了很多线条,在硬朗这个度上也把握得很好。不至于丢失女孩子的兴趣,但又多赚了点男性同胞的眼缘。

内饰更不用说了,质感得到大大提升,毕竟上一代Q3坐进车里总会提醒我“你开的就是一台豪华品牌的入门级SUV而已”,但奥迪现在新的内饰设计,我说好看应该没有人反对吧。甚至连后排也有很大提升,前后排的身高如果是1.7m+1.8m的搭配,大家都还有相当充裕的空间,不再像上一代,坐进后排顶着膝盖顶着头。 仅从外观内饰来看,我会用“改头换面“这个词来形容新的Q3。

它的优点:

       1、外形时尚运动,车身优雅大气,内饰简洁舒适,科技感配置丰富,空间宽敞实用,动力和操控性较好。

       2.奥迪A4是一款汽车的名字,最早于2003年4月由一汽大众制造并上市,国产A4自2003年2月21日在中国投产,05年10月25日国产奥迪新A4正式上市。

它的缺点:

       1、机油消耗量太高,很多车不到首保就要去4S店补加机油。4S店因机油问题已经将A4L的保养里程间隔由7500公里缩短为5000公里。

       2、油耗一般~奥迪A4L平均油耗10.26L/100km。实际油耗根据路况表现有所不同:在城市拥堵路况有高至15L/100km的;在高速路况也有低至6L/100km的;日常驾驶绝大多数集中在8.5-11L/100km之间。

       3、MMI系统并不好用,比如在播放音乐时曲目名称是乱码、蓝牙无法连接、导航不好用等等发动机舱进泥水现象非常严重,很多车主都担心车辆会因此影响性能。另外还有车主反映车辆大灯很容易在内壁出现雾气。

4、底盘较硬,经过坑洼路段时颠簸感非常明显。

奥迪Q4四驱款有什么优缺点?值得购买么?

       文/车亮

图/车亮

       BBA等传统豪华车厂在电动车赛道上似乎找不到感觉。奔驰的EQ系列上市后几乎都是月销数百台的水平,宝马iX3终端巨幅优惠后也不过月销一两千的规模,奥迪的Q5 e-tron更是几乎无人问津,而价格更低的Q4 e-tron上市后,从我到店里了解的情况来看,关注度似乎也不是很乐观。

       如果说价格贵所以卖不动,那么Q4 e-tron最低已经在30万以下了,iX3优惠后也差不多30万了,正是高端电动SUV的主力价格区间。但仍然不太卖得动,显然不是价格的原因。

       那么在燃油车领域呼风唤雨的BBA,它们造的电动车为什么摸不准国人的脉?以我最近实际体验过的Q4 e-tron和宝马iX3为例,来聊聊这两款传统豪华车厂做的电动车,有哪些优缺点?它们是不是真有很多人说的那么差?

槽点都长在看得见的地方

       BBA的电车之所以不被中国消费者待见,一个原因可能是审美取向的变化。中国人被特斯拉、蔚来、小鹏等新势力灌输培养起来的电动车审美取向,是极简、科幻、充满未来感的风格,是对原来燃油车的彻底颠覆。但无论是Q4 e-tron还是宝马iX3,都还是浓浓的燃油味儿。例如作为X3的衍生车型,iX3除了前格栅封闭、没有排气筒、内饰细节用了蓝色饰条等细节的区别,和燃油X3就没太大区别。

       iX3这么做还好理解,那么Q4 e-tron作为MEB平台上的全新产品,奥迪似乎依然固执的放不下对燃油车的执念——例如前格栅是封闭的,但依然像油车一样设计出了复杂的点阵装饰。两边的雾灯区是全封闭的,既没有装灯头也不能导风,这样的设计除了装饰作用完全就是多余。所以两台车乍一看都没有“电动车那个味儿”,很容易被人看作油改电。

       反过来说,奔驰的EQ系列都是全新设计,跟燃油车拉开了差距为什么也卖不好?我觉得是奔驰反而是设计太过于激进的缘故。譬如为了追求风阻系数和所谓的未来感,奔驰的EQ系列SUV都设计得非常低趴圆润,但是视觉效果并不好。举个例子新发布的奔驰电动SUV旗舰EQS,就连老外都在吐槽“这侧面线条完全不像一辆13万英镑的车”。

       跟奔驰的燃油SUV旗舰GLS放在一起,就能明显看出EQS的差距。

       所以要么太保守、要么太激进,患得患失拿捏不好设计尺度。这是BBA在电动车转型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是所有传统车厂都要面对的问题。

       除了设计没摸准消费者的脉,智能化的短板也很明显。不管是iX3还是Q4 e-tron,车机都还是沿用燃油车型上的系统,人机交互和屏显效果都跟燃油车没有拉开差距。客观的说一台十来万的国产电动车,座舱智能化体验都可以将其轻松碾压。而在驾驶智能方面,它们也没有激光雷达、高算力芯片这些耀眼的硬件配置做支撑,基本还是沿用燃油车的零部件配套体系。在中国消费者已经被内卷培养起来的刁钻口味里,电车上少一块8155芯片都能惹起巨大争议(就像福特Mach-E和极氪001不得不后期推出免费升级),何况你就连360全影这种基础配置在低配车型上都需要花钱选装。

       此外在参数表上看得见的底盘悬架部分,Q4 e-tron和iX3也缺少亮点。Q4 e-tron整车都已经2.2吨重了,用的仍是前麦弗逊后多连杆这种普通燃油紧凑SUV的悬架结构(只是在前转向节部分用了铝制,下摆臂做了加强),甚至都没有像Q5L那样给一套前后五连杆,要知道它可比Q5L重了大约400公斤。此外不可思议的是Q4 e-tron居然后轮还给了一套鼓刹……而iX3车重也是2.2吨,依然和1.8吨的燃油X3同样用的是前双球节弹簧减震支柱(如下图,可看作麦弗逊的升级版)+后多连杆。这搁现在高端一点的电动车起步动辄就双叉臂、H臂、双活塞卡钳的大环境下,这些显然都不太具说服力。

       一句话总结,无论是外观还是内饰设计、智能座舱、智能硬件、悬架结构,这些看得见的部分,以电动车的标准来衡量几乎都算不上先进。槽点都长在看得见的地方,我想这是这类传统豪华电动车不太受待见的原因。

优点都长在看不见的地方

       那么Q4 e-tron、iX3有没有自己的优点呢?在我看来,这两款车的优点都长在参数表上看不见的地方。

       譬如我们俯下身,你会发现这两款车并不像很多电动车一样,在底盘下方悬挂一个大电池包,而是将电池全部装进了底盘结构之内,呈现出一个完全平整的“大平板”效果。而且有些电动车为了实现“大平板”的效果,会将底盘的离地间隙降低(例如比亚迪的海豹),为的是将底盘“做厚”可以容纳足够的电池包。

       但观察Q4 e-tron、iX3,虽然两台车分别装了84.8度和80度的电池,而且电池能量密度也不算特别高(分别是165wh/kg 和154wh/kg),但你会发现它们的底盘既平整,也有足够高的离地间隙。实测空载情况下两款车都大约有20公分,如下图iX3的底盘。而满载情况下,官方数据是iX3离地间隙179mm,Q4 e-tron为154mm,这已经达到了燃油车的水平,例如Q3的满载离地间隙152mm。

       同时坐进两台车的第二排你会发现,它们的后排座椅高度都有36、37公分,能够将后排乘客的大腿做较好的承托,而不像很多电动车一样因为座舱地板被抬高,而不得不将后排座椅高度降低,坐起来膝盖是悬空的感觉像“小马扎”(例如我最近体验的零跑C11)。如下图,Q4 e-tron的后排跟燃油车的乘坐感很相似。

       一方面座舱地板没有被故意抬高,一方面离地间隙也足够大,肉眼可见这两台车底盘都比较“薄”。例如以我对Q4e-tron的观察,它的座舱地板和底盘下平面之间的厚度,大约不超过10公分。而电动车能将底盘做得如此“纤薄”其实很考验功力。

       iX3出自宝马的CLAR平台,和燃油X3出自同平台。不过这一平台设计之初就考虑了兼容各种动力,能支持燃油、轻混、插混和纯电四种动力,其实并非“油改电”,所以预留了电池的空间,让离地间隙和乘坐体验相比X3都并没有缩水。Q4 e-tron出自大众的MEB纯电平台,在底盘布局上更有先天的成熟规划。而传统车企做的电动车,除了像本田那样不走心的将电池挂在底盘上,底盘“纤薄化”似乎是普遍的特点,例如东风日产出的艾睿雅也是如此。

       在驾驶部分,这两台电动车也表现出了自己鲜明的特点。例如Q4 e-tron像它的燃油大哥一样,全系标配了换挡拨片。不过这个换挡拨片不是用来换挡,而是用来调节能量回收力度。在延续了奥迪燃油车上节能、舒适、自动、动态、个性化等多种驾驶模式的基础上,这台车通过拨片来实现三种动能回收强度,最高回收强度可以达到0.3G。

       另外它还提供了B挡的单踏板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动能回收力度最强。所以Q4 e-tron这台车在多种驾驶模式下还能选择三种动能回收强度,动力选择非常丰富。实际驾驶中,它既能开出让人眩晕的加速和减速感,也能调出跟燃油车一样的平稳顺滑感。在红灯前松开油门,轻松滑行个一两百米也不成问题。如果说动态槽点,那么Q4 e-tron驾驶中的最大问题就是电机声较为嘈杂明显。

       而iX3大概是我开过的30万级电动车里,加减速最为顺滑、舒适、平稳,最不容易晕车的一台车。它的零百提速时间仅为6.8秒,和四驱版的Q4-etron是同一水平。但快归快,加速时却几乎没有晕车感。原因就在于它用的这套电励磁同步电机,跟燃油车一样能在固定的转速区间内,保持恒定的最大扭矩输出。例如这台iX3可以在0-4500转区间,保持恒定400Nm的峰值扭矩。而到了60公里以上时速,则进入最大功率(210kW)的恒定输出区间。所以固定不变的大扭矩输出让这台车在起步时虽然推背感很强烈,但和燃油车一样不太容易让人感到头晕。这是这台iX3身上最大的亮点。此外,这台iX3也依然和燃油车一样提供了经济、运动等多种驾驶模式以及B挡单踏板模式。

       反过来说槽点也有,那就是较重的车身让这台车开起来完全没有燃油X3那种灵动,在中低速下碾压过路面的坑洼时,还会有比较明显的晃动,感觉悬架有些撑不住这台车的重量。

       一句话总结,Q4 e-tron和iX3这些车它们的优点更多体现在底盘的纤薄化、驾驶和乘坐时的平顺感和舒适性,以及动力风格的丰富性上。这些老牌欧洲车厂在对动力和底盘这些核心部件的调校和设计上,依然体现出了深厚的功底。

驾值观

       槽点都长在看得见的地方,而优点都长在看不见的地方。其实它们并不差,但优势不容易被感知,而劣势却容易被放大。这就是我对Q4 e-tron、iX3这些豪华品牌电动车所留下的印象。

       相比迅猛发展的国产品牌和新势力,BBA们显然还没找到感觉。换句话说在电动车这条赛道上,老牌欧洲车企在向电气化转型中体现出的设计、智能、底层软件架构上的不足,正在被无限的凸显放大。奔驰、奥迪、<a class="hidden" href="/bmw/" title="宝马" dat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驾域Auto,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详评奥迪Q4 e-tron——称职的家用纯电动SUV

       奥迪的Q4这款车这款车一直都是在做广告,目前也没有上市,更别说什么车型了,所以你问这款车的四驱的优缺点,到底有没有四驱还是一个不确定的问题,因为车子在没有正式上市之前,都是有很多的不可确定的因素的,所以这款车的优缺点也是没法给你说。

       直到现在奥迪的Q4还是以概念车的身份亮相的,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概念车的外观和造型是非常抢眼的,最明显的就是它的车身设计非常具备科技感和前卫的设计理念。并且这款车的车灯采用的是全新的车灯设计,与以前的奥迪的Q系列 的SUV是有一些区别的,可以说这款车跟其他的Q系列的车型一起,非常具有辨识度在它的车尾,也是采用了一体化的尾灯,给人的感觉就是充满了科技感,感觉十分炫酷。

       车子的内饰方面,这款车的内饰算是奥迪家族里比较好的内饰了,因为车子本身就是概念车,所以车子采用的是最新的虚拟驾驶舱设计,层次分明,中控台也是非常具有科技感的,它那大尺寸的黑色玻璃面板,所有的操作都是可以能够做到触摸实现。运用到的是悬浮式的造型,在中控台上显得很是炫酷。

       最后就是这款车目前只是概念,概念就是不能确定最后生产出来的车是什么样子的,所以不要抱太多的希望,还是需要等车子真正上市之后,然后再看看市场的反馈和车主的一些真是的体验感才考虑。

       作者 —— 咖加用户:开讴歌的欧哥

       其实去年年底的时候,奥迪Q4 e-tron就已经在北美市场开卖了,可就在那段时间,全球除中国以外的汽车市场受芯片危机的影响极大,纯电动车更是重灾区,所以一直拖到现在才有试驾到这台车,正巧的是,一汽奥迪的Q4 e-tron也在这个时间点上市了,我觉得这正是评价Q4 e-tron的好时候。

       先交代一下车型,根据加拿大官网的信息可知,这台车由前后两个电机组成了四驱系统,前轮为永磁同步电机,后轮为异步感应电机,最大马力为295匹,电池容量为82kwh,因为官网上的信息有限,我并不知道我试驾的这台车对应的是哪一个等级,通过与一汽奥迪的Q4 e-tron对比后,我觉得这台车对应的是国内的Q4 50 e-tron,二者在参数上有一些区别,也有可能是中美两地的测试方法不同所导致的。不过我可以保守的说,本文对我试驾的这台Q4 e-tron的结论更适用于一汽奥迪Q4 50 e-tron的表现。

外观:非常圆润

       Q4 e-tron是基于大众ID.4打造的一台电动车,他们都来自MEB纯电动平台,从这台车的车身结构也能看出二者之间有一些相似之处。不过这台车的“体态”有别于其他的奥迪SUV,从各个角度看这台车都比较的圆润,而其他一些奥迪SUV都显得更修长一些,通俗点来说就是看着更“胖”一点。我看很多车评人在介绍这台车的外观时都要强调这台车的前脸是从Q8上搬运来的,我觉得这么说确实没什么问题,只不过当我第一次看到这台车时,我并没有这样的想法,可能是因为这两台车的“体态”实在没法让我把他们俩想象成同一类车,即便前脸非常相似,他们的气质也是截然不同的,Q8给人感觉很战斗,而Q4 e-tron更像是一台注重功能性的居家车。

动力总成:总体好评,但也有画蛇添足的设定

       硬件基础已经交代了,下面聊聊软件层面的表现。这台车有五个模式,分别为自动、舒适、节能、运动以及自定义模式,这里着重要说的是舒适运动模式。

舒适模式的动力特性非常好,动力输出很线性,响应非常积极,并且不是那种很鲁莽的积极,轻踩电门的话,动力输出的强度并不大,可电门踏板一旦踩下后动力便会输出,此时动力系统便能明白驾驶员想温柔的驾驶这台车,从而通过电门踏板的信号尝试给予驾驶员缓和且跟脚的动力,提供惬意的驾驶体验。在快速深踩电门踏板后,动力同样来得很积极,并且也能在瞬间释放出更强的动力,这时这台车便能揣摩出驾驶员想急加速的意图,提供给驾驶员积极且充沛的动力体验,所以在舒适模式下,动力输出节奏就已经恰到好处了,没有像其他一些品牌的车那样会出现舒适模式过度慵懒的现象,再就是这个模式下的平顺性也没有任何毛病,无论是动力介入时还是收电门的时候都不会出现任何的闯动。不过要指出的是这台车的动力只能用充沛来形容,绝对算不上激进,毕竟马力只有295匹,与我之前开过的一些同类型的车(比如特斯拉Model Y、沃尔沃XC40 Recharge以及福特野马Mach E)还是弱一些。当然,这些对手的动力输出确实更强,并且我认为295匹对于Q4 e-tron乃至这一类型的车而言是非常得体的,太强的动力对于家用SUV而言是过剩的。

       下面再聊一下运动模式的表现。目前我开过的纯电动车中,运动模式的动力输出都是最强的,也就是说只有在运动模式下才释放出电机全部的动力,而Q4 e-tron的设定不是如此,在运动模式下的动力输出强度与舒适模式没有什么差别,我感觉这台车在舒适模式下就已经释放出所有的动力了。除此之外,动力响应也没有在运动模式下变得更积极,也就在踩踏电门踏板时,动力到来的比舒适模式稍早一点,不细心体会的话也不会察觉到。那运动模式的主要变化体现在哪儿呢?体现在松开电门踏板的瞬间。在评价舒适模式的时候提到了松开电门踏板后动力解耦的过程不会有任何突兀的动作,而运动模式可不是如此,松开电门踏板后,车身会立刻受到一个向后的力,类似于刹车时产生的惯性,当时我以为是不是挂入了强制动能回收挡的缘故,后来发现并没有挂入这个挡位,我猜测运动模式下动能回收力度也被调的更强了,我觉得这样的设定比较诡异,或者说与我所理解的运动模式有很大的偏差,如果是在强制动能回收挡出现这样的现象还好理解,可在运动模式下,这样的设定简直是画蛇添足,并没让人觉得开着更运动,反而会因每次松开电门踏板而导致的车身向后仰的动作感到不适

       虽然我觉得Q4 e-tron在运动模式下的设定是画蛇添足的,但不可否认的是舒适模式的标定非常完善,总体而言这台车动力总成的完成度依然是非常高的,日常开这台车的话放在舒适模式就好了,这个模式可以满足几乎所有程度的动力需求。

动能回收:可供丰富的选择

       动能回收的设定给绝对好评,这是继现代之后,我开过的第二个可选择动能回收力度的品牌。将挡位挂入B挡后,便能进入强制动能回收的单踏板模式,驾驶员可通过中控界面选择自动动能回收,也可以选择手动动能回收,在手动模式下,驾驶员可通过方向盘上的拨片调节动能回收的力度。如果不想用单踏板模式的话,将B挡切换到D挡即可。我发现在单踏板模式的设定上,各个厂家的作风千差万别,多数厂家都支持关闭单踏板模式,并且现代和奥迪还可供动能回收力度的调节,当然,也有不支持关闭单踏板模式的特斯拉,我觉得像特斯拉这样的操作对续航是有帮助的,但是在驾驶友好度上,我更倾向于现代和奥迪的操作。

刹车:绝对的差评

       Q4 e-tron在动态上唯一的硬伤要属刹车的表现了,刹车踏板的阻尼不均匀,具体来说就是踏板踩到一定程度时阻尼会突增,即便是有阻尼,踩起来也比较松弛,与此同时,制动力很弱。轻踩刹车踏板所获得的制动力不足以将这台车停下来,如果继续再往下踩的话,踏板的阻尼会明显变强,制动力度也会在这个时候突增,显得非常突兀。这时驾驶员不得不抬起脚,再次踩踏刹车踏板,重新寻找合适的刹车力度,所以驾驶员不太容易通过一个踩踏刹车踏板的动作将这台车平稳刹停,难免会产生很多突兀的动作,很容易让车内乘员感到不适。这台车与大众ID.4一样,后轮用的是鼓刹,不知道是不是因为鼓刹而导致的,不过我也没开过ID.4,不知道ID.4是不是也有这样的现象,开过ID.4的网友可以帮我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转向:手感及精准度双维度好评

       转向的表现可以给好评,我找不出什么缺点。随速增益的范围很广,低速的时候轻盈,高速的时候变重。奥迪很多车型低速的转向手感都有一些比较浓郁的电子味,虽然操控起来非常顺滑,但是几乎毫无阻尼回馈,给人感觉像是游戏手柄一样,我看不少人抱怨过这个现象,并且这个现象在一些在售的奥迪车型上依然存在,不过Q4 e-tron没有这个现象,虽然转向在低速情况下依然轻盈,但是阻尼感也没有缺失,这台车转向的初始阻尼感比我说的那些奥迪车型更明显一些,当然,阻尼的重量并不是很强,只是能体会到一些阻尼的重量,并且较为的紧实,具有一定的韧劲。阻尼的随角度变化也很均匀,没有阻尼突增的现象。回正动作也很自然,不需要通过外力去回正,也不会出现因阻尼过大而感到抢手的现象。所以在市区通行的时候,这台车操控起来不光非常的顺滑,而且还能体会到一定的反馈,这些轻微的阻尼足以为日常驾驶提供稳定感,开起来不再具有那么浓郁的电子味道,同时为转向的质感也提供了一定的高级感。高速行驶时,转向的阻尼会进一步增添稳定感,同时转向的中心感也非常好,没有明显的虚位。车身跟随性对于这台车的设定而言可以给好评,这个级别确实有比他转向更贼的车,不过这也不是一台性能取向的车,他不具备与性能车一样灵敏的转向也是理所应当的,过于灵敏的转向对于这一类车而言也是过剩的。Q4 e-tron的车身跟随性对于一台家用SUV而言可以说是刚刚好,车身变化的动作一点都不脱节,几乎与方向盘转动的角度一致,同时车身也不会因为一个小小的方向调节而过快的响应,整个车身变化的过程非常稳妥,为车内乘员避免了不必要的眩晕感。

底盘:清脆的代名词

       底盘的表现也可以给好评,如果要我形容这台车的底盘的话,我会有“清脆”这个词来形容。“”体现在从容的动态表现,在行使的过程中,车身非常的稳健,遇到震动或不平路面时不会让车身产生明显起伏,变道的过程中车身也不会产生回摆,任何维度下都不会有挣扎的动作。另一方面体现在比较好的隔绝感,悬挂只需要一个极短的压缩动作就能将路面上的震动处理完毕,整个过程只会发生在一瞬间,没有那种持续性很长的震动回馈,这就是为什么这台车的底盘给人一种清澈的感觉,虽然不像性能车那样进行快节奏的滤震,但是整个滤震过程中一点都不拖泥带水,没有多余的动作,显得非常干净。““着重体现在底盘的质感层面,虽然我提到了这台车有着比较好的隔绝感,但是并不代表着完全没有回馈感。这台车通常会在面积较大的坑洼路面上产生回馈感,在缝隙较大的路面上也会产生一部分的回馈感,但是在起伏较大的馒头状路面上不会有太多的回馈感。这台车底盘的回馈感依然是以韧劲为主,在韧的基础上透出那么一丝硬朗。刚刚提到这台车的回馈感持续的时间非常短,与这个特点结合起来后,这台车的硬朗感几乎不会对车内乘员产生任何的不适,大部分的情况下都是以韧度维持着隔绝感,这丝轻微的硬朗只是起增添路感以及提供一定底盘扎实感的作用,并不会因此牺牲行驶品质。再就是回馈感传递的比较集中,结合震动持续时间短的特点,这台车只是给人感觉轮胎点在路面上而不是粘在路面上,这个特点充分的诠释了“脆”的特性。Q4 e-tron的底盘特性比较像我几个月前评的宝马iX,但是二者所展现出的性格倒不完全相似,当时我提到了这台车的底盘有个非常独特的特点,那就是在极其安逸的行驶品质中又有着那么点动感,Q4 e-tron也给人了一种非常安逸的行驶环境,但他的底盘反馈频率更高,路感更清晰,相比而言更加的动感。

NVH表现令人满意

       电机运转的时候不会产生非常明显的电流声,路噪和风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咖加车评,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好了,今天关于“奥迪q4除了车机落后还有哪些缺点”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对“奥迪q4除了车机落后还有哪些缺点”有更深入的认识,并且从我的回答中得到一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