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鹏汽车资讯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购车指南

文章内容

小米汽车供应商280亿订单是真的吗_小米汽车供应商280亿订单是真的吗

tamoadmin 2024-08-17
1.5nm芯片集体“遇窘”走向3nm,真的准备好了吗2.华为系统要超过苹果安卓真的需要300年吗?3.长路漫漫,小鹏汽车近5亿美元的C+轮融资能挺多久?4.有关

1.5nm芯片集体“遇窘”走向3nm,真的准备好了吗

2.华为系统要超过苹果安卓真的需要300年吗?

3.长路漫漫,小鹏汽车近5亿美元的C+轮融资能挺多久?

4.有关我国著名企业的简介和老总的名字

5.贴着大疆打,这家公司把「大号充电宝」卖到全球第二|巨头?

6.高榕募资超100亿元,LP们捧张震真是捧对人了

小米汽车供应商280亿订单是真的吗_小米汽车供应商280亿订单是真的吗

随着孙宏斌强势入主,贾跃亭出走美国,老乐视旗下资产正在重构,有粘性用户的易到终获韬蕴资本赎身,但重新上路的易到机会在哪里?  至少这个解谜游戏的谜面已然亮出。  1、团队震荡的终结  当初乐视入主易到,虽然一再宣称公司的治理结构不变,但周航被彭钢架空的传言仍然不径而走,从周航发出公开信,转投顺为资本,创始团队集体出走,再到今天乐视系4位高管联袂出局,以及彭钢6个月内可能卸任的传说。那个被各种外部信息困扰,公司内部更换下午茶都被认为别有深意的易到,如今的人事动荡不是刚刚开始,而是已经趋近结束了。韬蕴旗下的易到用车虽然还没有新战略发声,倒是深通“先安己心,才能安人”的道理了。  2、资金与欠款纠纷的化解。  这两件易到之所以深陷风波源于两点?  首先是乐视入主之后,周航对市场格局产生乐观估计,为快速启动市场,过于激进的开始了力度空前的充100返100的活动;  其次是乐视自身的危机殃及池鱼,给易到运营带来兑现压力,进而导致易到没法按照预定的节奏推进战略构想。  但换个角度来看,易到也不是全无所获,它用充返建立起来的4000万用户和600万车主仍是有效壁垒,特别是6月30日在韬蕴支持下恢复司机提现,也让市场重拾信心。  3、去乐视化基本完成  当初乐视控股易到的商业逻辑很多人看不懂,但实质上无非是善用外力、以势造势的乐视的惯常手法而已,彼时的贾跃亭正痴迷于SEE,在美国为法拉第站台,加码易到大抵是给内容生态加码传播手段,对抗陈彤加盟后咄咄逼人的小米,此外就是为如火如荼的造车运动注入高频场景。  如今的易到去乐视化与其说是与老金主乐视划清界限,倒不如说是与那种贪大求全、华而不实的运营风格的决裂。  谜面虽已清晰,但易到能否顺利解谜,完成通关,还取决于几点:  一、存量用户的再激活  易到的充返是2015年11月,2016年7月达到最高潮,按当时公布的数据,有653万用户进行了充值,有效拉动了营收和用户规模的增长。  但也是从那时开始,几乎所有第三方数据都显示易到APP的用户活跃度开始下滑,这被周航描述为“钱到用户到,钱跑用户跑”,但它至少解决了一个重要问题。  即原来着重用户体验、自我封闭在一个相对小众场景中的易到,却能在滴滴和Uber补贴大战的冬歇期规模化的完成基础用户的圈定,虽然代价高昂。  易到的复苏不外两条路径:  1、通过补贴从友商手中剥夺用户。  但今天的网约车已是政策管控下的成熟市场,草莽竞争手段难以奏效,加之用户叫不到车、司机不愿接单的情况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对易到来说,再用补贴争夺用户时机不到,成本也太高了,而靠服务建立口碑又有时间成本。  2、从存量用户中寻找变现的机会。  从表面上看,继续为这部分已经进入返赠消耗阶段的用户服务似乎不太符合易到的利益,但后者带来的订单对易到平台在供需两端的双向企稳有润滑作用,也意味着用户活跃度下滑的趋势得到遏制,重归良性循环。至于返赠消耗影响营收的问题,更多考验的是运营团队和收益管理部门在产品设计和场景运营上的能力。  二、韬蕴资本会用多大力度支持易到?  韬蕴资本投资了很多项目,但大体集中在金融、新能源汽车、消费品、大文娱等领域,说明投资方向关注的是市场广阔并有线下场景的领域。  韬蕴资本的掌舵人温晓东受访时曾说,“操不了那么多心,先管好易到再说”,同时又表示易到需要持续投入大约二三十亿,再联想到韬蕴入主前对易到的管理层、用户和司机有过一系列的深度访谈,可看出韬蕴注重的是易到的潜力以及异业协同的能力。  三、新易到的对手究竟是谁?  周航时期的易到有三类不同性质的友商。一类是同为C2C模式的滴滴,之前也包括Uber中国;另一类则是神州专车和首汽约车的B2C模式;还有一类是背靠吉利的曹操专车,上海大众集团的大众出行等等。  已经拿到8张网约车牌照的易到的真正对手不会是神州专车和首汽专车,也不会是背靠大树好乘凉,只是为车企推广新能源车的那种试验品。  真正目标还是滴滴,由于网约车严格的准入门槛,滴滴不得不接受与巡游出租车的差异化竞争,市场容量已经萎缩,正从补贴冲量转向精细化运营,表现出来就是近期有一系列动作在提高服务体验,而这并不是滴滴所熟悉的市场,反而更有经验。  易到之前诸如配置英文司机以及允许用户挑选司机的设置已经显示出深厚的服务文化而不是GMV文化的基因。在草莽竞争时代,易到曾经因此而掉队,用周航的话说,就是“不够狠,不够坏”,但在一个规范化的市场中,这反而是核心竞争力。  四、海外化是噱头还是战略?  2014年易到就开通了北美服务,主打用中文叫车的海外华人市场,今年3月又宣布加入Splyt全球出行联盟,后者推行在全球4大洲280多个城市的一键跨平台叫车,易到也是服务提供方之一,但Splyt既不是中国人熟悉的比价平台,也不像共享单车里1个APP神器就能共享所有单车的存在极大风险的“小发明”。对所有参与企业来说,它就是一个打通了API接口以及帐户体系的接单平台。  易到的海外化当然不应该仅指这种没有门槛的导流平台,更大可能是在韬蕴投资的特定地区深度楔入,或是寻求跨业合作的机会。  五、衍生业务是否继续推动?  曾经的易到有许多野心勃勃的,不仅做打车,做专车都在滴滴之前,还有比乐视还早的易奇互联网造车以及海易出行的汽车金融。易到的理念也从“随时随地的私人专车”改为“汽车共享生态”。  韬蕴入主之后这些已经沉寂了许久的或许会重新启动。  易到回归之后的市场格局。  滴滴合并Uber加上网约车新政出台,让市场出奇的平静,但暗流仍然不少,神州专车和首汽约车都搭建了C2C平台,挖角滴滴,而注资ofo的滴滴则致力于补全产品线。  从明争转向暗战的市场给了易到复苏的机会,但后者仍需关注两点:  1、迅速恢复平台供需两端的活力,提升用户粘性,进入良性循环;  2、制定有效的产品策略,平衡存量用户集中消费返赠的压力;  去年底,参加完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的程维表示,“滴滴在中国主场的比赛已结束”,他还担心滴滴“失去了竞争,失去了活力,就失去了未来”。  对于程维的乐观和自矜,在韬蕴资本支持下重新站起并再度攻城掠地的新易到,大概有不同意见了。

5nm芯片集体“遇窘”走向3nm,真的准备好了吗

李星

昨天小米掌门人雷军在出货量站上巅峰之际,也举办了小米十周年的小米产品发布会,集核众多智能手机领域黑 科技 一身的小米MIX4,成为了小米走向高端产品定音之锤!

下面就来盘点一下实现这些黑 科技 功能的主要供应商有哪些。

花5亿打造地块CUP OLED全面屏:供应商TCL 科技 华星光电

小米MIX的出身初衷,就是打造全面屏手机,并且加快了安卓的面板显示技术适配优化进程,从这一点上来讲,小米在智能手机的技术进步中,MIX为行业是做出了贡献的。

与以往小米此前尽可能拉伸面板尺寸,更改面板装饰框设计,让面板显示区域最大可能的占据手机前玻璃保护盖板区域原理样,小米还从最开始的干掉手机额头上的元器件区域做文章。

那么移除上面的距离传感器、照度传感器、前置摄像头、听筒等,就是最简单的办法。这里面移除听筒小米此前试过屏幕发声技术,但随着后来苹果推出听筒立体声技术加上虚拟环境发声技术后,听筒功能可以直接被上喇叭的虚拟声道取代,直接从边框出音孔束向发声,前面板就不用再预留听筒位了。

至于距离传感器、照度传感器,只要用OLED显示屏,由于屏幕本身有超过40%的透过率,所以直接放在显示屏下面隐藏起来就能把所有的功能调试出来。

最难的其实就是把前置摄像头给隐藏起来。

此前业界最早是尽量定制小尺寸摄像头,但随着前置摄像头在自拍、直播等领域的需求加强,高像素和大尺寸传感器前置摄像头功能也成了智能手机的刚需,因此缩小摄像头尺寸很快就没有了市场。

后来智能手机品牌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推出了包括升降摄像头等类似的外置传动摄像头方案,让摄像头在需要的时候,从手机里面或后面转移到前面来拍摄,拍摄完成后,再重新隐藏在机身里面。

这个方式的好处是前显示面板设计完全可以自由发挥,完全不用考虑摄像头的布置问题,还有一个好处是,可以把后置主摄摄像头的专业摄影技术,全部应用到前摄上,上前摄成为真正的直播生产力工具。

但这种方式的缺点也比较明显,就是前置摄像头的机械传动部分,要占据智能手机机身的大量空间,这对于已经主度集成的智能手机设计来讲,要牺牲智能手机最重的便携性能,并带来成本和可靠性的风险。

但不管怎么讲,外置前摄像头这都将会是未来手机的一个重要发展分支,因为对前置影像的提升是最直接最佳的一个方案。

除了这些方案外,还有什么办法让手机显示边界能最接近手机边框边界呢,一是把显示屏做柔性,把显示屏边框弯折塞进边框区域去,二是在显示屏中间挖个孔让前置摄像头的进光窗口移到显示区域里面,不影响显示屏的边框设计,三就是把摄像头也放到半透明显示的OLED面板下面,通过算法把OLED显示屏的“窗纱”效果去除掉。

挖孔屏其实还是延续了定制前置小摄头的一些缺点,所以挖孔尺寸和挖孔数量仍然是影响用户体验的因素之一。

把摄像头放在屏下,其实在光学指纹识别上就已经实现,因为光学指纹识别可以在很大的成像面积传感器上,只抓取很少的几百个特征点就能完成识别,与前置摄像头有成百万到几千万像素分辨率的像素面积,而且还得实现颜色波长的真实重现,所以如何去掉OLED的“纱窗滤镜“效应,提升摄像头传感器的感光能力,就成了行业最难攻克的地方。

受半导体材料与芯片设计的限制,摄像头传感器的技术,现在已经是行业的技术瓶颈了,提升起来十分困难,那么行业最主要的努力方向就是如何改善OLED显示屏的“纱窗滤镜“!这就是靠OLED面板厂提供技术支持。

小米MIX早前可能也对处理头显OLED显示有些轻视,据李星了解,小米虽然调拔了超百名工程师支援,拔了一个亿经费来攻坚,最后的结果,还是在TCL 科技 华星光电的配合下,迭代了三次,才得到现在效果。小米把支持屏下摄像头技术的这首款量产OLED显示屏取了个名字叫CUP全面屏——Camera Under Panel。

小米在迭代三次后,用了包括高透过率屏幕设计、高解析力屏幕设计、底层显示算法设计、屏下前摄算法设计等60余项专利技术。这些技术里面,涉及到是OLED的像素面积缩小与排布设计,驱动线路透明化,OLED光学结构材料的光学膜层设计,光路纠正算法,光波长补偿设计,摄像头像素插值优化,像素复制与融合算法优化,等等一系列的繁杂工作,据李星从业界了解的信息显示,其中每一项的调试,可能就是OLED面板产线的工装治具与生产工艺的大调整,这对于面板厂的试产成本的转线成本来说,其实小米这5个亿花得太值了。

都已经在一块小小的摄像头区域花了那么大的精力了,所以小米CUP全面屏再用目前行业最成熟的其它顶级OLED显示技术也是很正常的了。2400*1080的全屏400PPI高像素密度、120Hz的高刷新率,以及480Hz的高触控报点率,配康宁微晶玻璃盖板这些,都是行业里高配技术。当然,还有成熟的OLED屏下超薄指纹识别技术。

不过屏下摄像头技术,还只是实现了可以使用,远还没有达到与真正摄像头的水平,这一点仍然需要行业努力。小米也在上表示,因小米CUP全面屏对自拍光线有一定阻碍,需通过后处理算法校正和优化,故自拍成像与预览将会有画质差异,实际效果因具体拍摄条件而存在区别。

全新的陶瓷背板和金属中框:供应商比亚迪

陶瓷背板技术也是小米MIX的传统特色,但之前的陶瓷背板,也是小米MIX用户体验的一个短板,因为太重和太容易碎,如果带上套来配陶瓷背板,那跟塑料机壳还有啥区别。

所以小米MIX这一次继续升级了陶瓷背板工艺,从李星了解的信息显示,这次小米在供应商上选择了手机结构件代工业务强劲的的比亚迪。

小米MIX 4背面则用一体化精密陶瓷,轻量化陶瓷工艺,重量减轻30%,拥有陶瓷白、陶瓷黑以及影青灰三种配色,整机重量 225g,厚度仅8.02mm。比亚迪电子作为小米MIX 4轻量化一体精密陶瓷背板的主力供应商及金属小A壳(金属前壳)的独家供应商!

小米MIX 4的背板用了更为复杂的精密陶瓷一体成型工艺。比亚迪电子技术团队经过长达半年的 探索 、改善,依托强大的精密加工能力,用 科技 挑战前所未有的工艺,打造出浑然一体的机身,质地更高贵、色泽更圆润。比亚迪在陶瓷背板技术上,早就参与了小米MIX 2S、MIX 3、11 Ultra等多款陶瓷手机精品,双方还共同创立了联合实验室,因此这次技术迭代成功,也是比亚迪多年技术的积累。

小米此前的陶瓷背板供应商还是三环和蓝思,由于陶瓷加工工艺属于标准工艺,只要研发成功就规模复制,但复制产能的投资比重较大,所以在供应链上一般是以产能匹配来分配订单。

据发布会上雷军表示,小米MIX 4所使用的纳米氧化锆陶瓷经过了1300度、误差在正负5度之内的三次煅烧,实现了比传统陶瓷轻30%的技术突破,也有效解决了此前一体式陶瓷机身密度大、重量更重的缺点。实现了“究极堆料”与握持手感之间较为完美平衡。

为实现小米MIX 4的一体化效果,比亚迪电子还首次开发并运用金属小A壳(金属前壳),优化天线性能的同时,完美隐藏了天线的隔断条。超薄的金属面搭配8个天线隔断槽极易变形、开裂,这对平面度提出非常大的挑战。为改善平面度,比亚迪电子技术团队验证方案达20多种,持续攻坚克难,提升良率,再筛选精度高且稳定的精雕机雕琢外观,降低刀纹,减少抛光量,最终呈现出刀纹细腻、高亮精美的细节之美!

均质热板减重,力压石墨烯散热片:供应商墨睿 科技

苹果最早把石墨烯散热片带到电子产品中,其最大的特点就是最小的热容体积能实现最快的热管理效果,而且可以大面积柔性贴覆,施工简单,均热面积可以拓展到面积最大,迅速把热量带到非热量影响区去,实现对热敏感元器的保护。

但石墨烯由于原材料分子结构设计和加工水平的限制,所生产出来的产品品质几乎相差千万里级别,甚至遇到品质控制不好的时候,还成为热管理中系统中的集热板,会破坏产品的热管理系统,一度被业界笑称为“伪 科技 “。

此次小米重新用石墨烯来替代业界更保险的金属VC均热板,主要是小米通过产业基金,自己投资了一家上游供应链企业,墨睿 科技 。

小米利用墨睿 科技 的石墨烯烧结技术,推出石墨烯「冰封」散热系统,行业首发3D石墨烯均热板,厚度为280微米,面积达到1232 mm2 ,覆盖主板核心发热区域。总散热面积高达11588 mm2,大幅提升散热效率。这块3D石墨烯均热板散热性能与VC均热板相当,重量仅为VC均热板的一半,柔性好、可加工性强,成本比VC均热板低等优势。

潜望摄像头和自由曲面镜头:供应商舜宇光学 科技

MIX 4此次在影像方面的技术突破仅限于屏下前摄,后置三摄模组在用料上同样也不简单。有1亿像素1/1.33英寸的大底主摄、有800万像素的潜望式5倍长焦镜头、有主摄和长焦的双光学防抖,据李星了解,MIX 4还首次配备了带有自由曲面镜片的120度、1300万像素超广角副摄。

首先在“望远”能力上,MIX 4具备最大50倍的变焦拍摄能力。5倍变焦之前的焦距应该都是由1亿像素的光学防抖主摄负责,而自5倍之后,则交由潜望式防抖长焦副摄进行“接力”。同时在光学防抖机构和骁88+的加持下,“望远”时也能够很轻松地手持拍摄,丝毫不需要担心抖动、模糊的问题,真正在往专业相机水平靠扰。

这一次舜宇光学 科技 不但为小米MIX4带来了成熟的潜望摄像头镜片技术与模组加工技术,还为小米MIX4带来的广角自由曲面镜头技术。舜宇光学 科技 的自由曲面镜片相比于普通超广角镜头最大的好处——极强的抗畸变作用,成像效果将普通镜头20%的畸变率大幅降低至1%左右,如此轻微,肉眼几乎无法察觉。

镜头畸变是一种像差,对画面的清晰度并无影响。只是畸变的物体影响观感,也失去了真实度。在传统摄影时代,消除畸变的方法,主要是利用 PS 等修图工具,进行畸变矫正。这往往能取得不俗的效果。但在手机摄影时代,人们更希望简化摄影的程序,减少后期修图的繁琐。于是手机厂商们开始钻研消除畸变的算法,力图在成片时自动修正畸变。

自由曲面镜头是手机镜头中一个妥妥的黑 科技 ,是一片镜片的表面为独特的不规则自由结构,它可以将边缘部分没有均匀投射的光线校正,让外界进来的光线可以垂直打到传感器上,从而从根本上解决超广角的畸变问题(图1普通镜头,图2自由曲面镜头,)。对精度、材料、加工工艺要求极高,要达到头发丝的1/100以内的精度,加工难度大,所以成本非常高。

自由曲面镜头通过光学硬件抑制畸变,理论上比软件算法更为稳定。尤其在拍摄时,算法实时矫正畸变比较困难,这时自由曲面镜片的硬件优势就显现出来了。

更重要的,则是自由曲面镜片轻巧的特性,为手机摄像头模组设计,带来了更多空间。通过引入自由曲面,可以使光学系统的结构变得更紧凑,重量更轻,光学元件数量更少。所以在相似的体积下,自由曲面的应用,可以让摄像模组的空间利用率更高,这对于高度集成的智能手机设计来说,无疑是妥妥的福音。

实际上,自由曲面镜片不止应用在眼镜行业,与光学相关的医疗、投影、印刷扫描等领域也有使用。而光学照明领域的应用更为广泛,自由曲面设计可显著增强照明的均匀性。

从上面的描述可以看出,自由曲面镜片对减少像差,即减弱畸变,有极佳的效果。对于饱受超广角畸变困扰的手机厂商来说,无疑是一个值得借鉴的设计。

不过,由于手机摄像头模组的体积有限,内部元器件堆叠复杂,所以对自由曲面镜片的设计与加工工艺,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不过,自由曲面镜头加工良率低,工艺复杂、设备昂贵,因此成本相对较高。目前搭载自由曲面镜头的手机还比较少,且只有畸变问题最严重的超广角才配享有。

如果后续舜宇光学 科技 在这方面继续发力,把自由曲面镜片的成本降低下来,无论是主摄镜头还是长焦镜头,都有可能会应用上自由曲面技术。抑制畸变的同时,还有更多空间堆砌光学系统。

最后,小米MIX4在虚拟SIM卡手机安全和近场通讯增加UWB应用上,都进行了加持,在系统内存处理机制上也研发的液态存储技术消除碎片化卡顿,以及超快充电等,让这款手机近量贴近高端用户的使用体验。

产品越来越“傻瓜”,不再体现“用户折腾发烧”,而是“用户无感体验发烧” 升级,MIX4正式成为了小米走向高端智能手机的定音之锤!

华为系统要超过苹果安卓真的需要300年吗?

从2020年下半年开始,各家手机芯片厂商就开始了激烈的5nm芯片角逐,苹果、华为、高通、三星相继推出旗舰级5nm移动处理器,并宣称无论是在性能上还是在功耗上都有着优秀的表现。不过从这几款5nm芯片的实际表现来看,一些用户并不买账,认为5nm手机芯片表现并没有达到预期,5nm芯片似乎遭遇了一场集体“翻车”。

5nm芯片集体“翻车”,从7nm到5nm的尴尬

最早商用的5nm芯片是去年iPhone12系列手机搭载的A14仿生芯片,这款芯片晶体管达到118亿个,比A13多出近40%,且6核CPU和4核GPU使其CPU性能提升40%,图形性能提升30%,功耗降低30%。

紧接着华为发布麒麟9000,集成153亿个晶体管,8核CPU、24核GPU和NPU AI处理器,官方称其CPU性能提升25%,GPU提升50%。

最广为用户诟病的还属骁88。不少数码评测博主都指出首发骁88的小米11性能提升有限,功耗直接上升。有人将此归结于骁88的代工厂三星的5nm工艺制程的不成熟,由此以来三星自己的两款5nm芯片也面临“翻车”风险。

据外媒报道,部分iPhone12用户在使用手机时遇到了高耗电问题,待机一夜电量下降20%至40%,无论是在白天还是晚上,无论有没有开启更多的后台程序,结果依旧如此。

如果按照摩尔定律,芯片的晶体管数量每隔18个月翻一番,性能也将提升一倍,但晶体管的微缩越来越难,如今在从7nm到5nm的推进中,手机芯片的表现似乎并不尽人意,不仅在性能提升方面受限,功耗也“翻车”,面临先进制程性价比上的尴尬。

为何5nm芯片频频翻车?当芯片工艺制程越先进时,性能与功耗究竟如何变化?

设计时性能优先,制造时工艺不成熟

集成电路的功耗可以分为动态功耗和静态功耗。

动态功耗通俗易懂,指的是电路状态变化时产生的功耗,计算方法与普通电路类似,依据物理公式P=UI,动态功耗受到电压和电流的影响。

静态功耗即每个MOS管泄露电流产生的功耗,尽管每个MOS管产生的漏电流很小,但由于一颗芯片往往集成上亿甚至上百亿的晶体管,从而导致芯片整体的静态功耗较大。

在芯片工艺制程发展过程中,当工艺制程还不太先进时,动态功耗占比大,业界通过放弃最初的5V固定电压的设计模式,用等比降压减慢功耗的增长速度。不过,电压减小同样意味着晶体管的开关会变慢,部分更加注重性能的厂商,即便是用更先进的工艺也依然保持5V供电电压,最终导致功耗增大。

随着工艺节点的进步,静态功耗的重要性逐渐显现。从英特尔和IBM的芯片工艺发展中可以看出,在工艺制程从180nm到45nm的演进过程中,晶体管集成度增速不同,动态功耗或增加或减少,但静态功耗一直呈上升趋势,45nm时,静态功耗几乎与动态功耗持平。

尽管一些设计厂商宁愿在降低功耗上做出牺牲也要提升性能,但也不得不面对高功耗带来的负面影响。

对于用户而言,设备发热严重以及耗电严重是高功耗带来的直接影响,如果芯片散热不好,严重时会导致芯片异常甚至失效。

因此,行业内依然将低功耗设计视为芯片行业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如何平衡先进节点下芯片的性能、功耗与面积(PPA),也是芯片设计与制造的挑战。

从理论上而言,芯片制程越先进,更低的供电电压产生更低的动态功耗,随着工艺尺寸进一步减小,已下降到0.13V的芯片电压难以进一步下降,以至于近几年工艺尺寸进一步减小时,动态功耗基本无法进一步下降。

在静态功耗方面,场效应管的沟道寄生电阻随节点进步而变小,在电流不变的情况下,单个场效应管的功率也变小。但另一方面,单位面积内晶体管数目倍速增长又提升静态功耗,因此最终单位面积内的静态功耗可能保持不变。

对芯片行业影响重大的FinFET就是平衡芯片性能与功耗的方法之一,通过类似于鱼鳍式的架构控制电路的连接和断开,改善电路控制并减少漏电流,晶体管的沟道也随之大幅度缩短,静态功耗随之降低。

不过,从7nm演进到5nm则更为复杂。

Moortec首席技术官Oliver King曾接受外媒体访时称:“当我们升级到16nm或14nm时,处理器速度有了很大的提高,而且漏电流也下降得比较快,以至于我们在使用处理器时能够用有限的电量做更多的事情。不过当从7nm到5nm的过程中,漏电情况又变得严重,几乎与28nm水平相同,现在我们不得不去平衡他们。”

Cadence的数字和签准组高级产品管理总监Kam Kittrell也曾表示,“很多人都没有弄清能够消耗如此多电能的东西,他们需要提前获取工作负载的信息才能优化动态功耗。长期以来,我们一直专注于静态功耗,以至于一旦切换到FinFET节点时,动态功耗就成为大问题。另外多核心的出现也有可能使系统过载,因此必须有更智能的解决方案。”

这是5nm芯片设计、制造公司共同面临的问题,因此也就能够稍微明白为何现有的几款5nm芯片集体“翻车”。不成熟的设计与制造都会影响性能与功耗的最大化折中,当然也不排除芯片设计厂商为追求性能更好的芯片,而不愿花大力气降低功耗的情况。

尴尬的是,越顶尖的工艺,需要的资金投入就越大,事实上追求诸如7nm、5nm等先进工艺的领域并不多,如果先进的工艺无法在功耗与性能上有极大的改善,那么追求更加先进的制程似乎不再有原本的意义。

走向3nm,真的准备好了吗?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rategies(IBS)给出的数据显示,65nm工艺时的设计成本只需要0.24亿美元,到了28nm工艺时需要0.629亿美元,7nm和5nm成本急速增长,5nm设计成本达到4.76亿美元。

同时,根据乔治敦大学沃尔什外交学院安全与新兴技术中心(CSET)的两位作者编写的一份题为《AI Chips:What They Are and Why They Matter》的报告,作者借助模型预估得出台积电每片5nm晶圆的收费可能约为17,000美元,是7nm的近两倍。

在估算的模型中,作者估算出每颗5nm芯片需要238美元的制造成本,108美元的设计成本以及80美元的封装和测试成本。这使得芯片设计公司将为每颗5nm芯片支付高到426美元(约2939元)的总成本金额。

这意味着,无论是芯片设计厂商还是芯片制造厂商,遵循摩尔定律发展到5nm及以下的先进制程,除了需要打破技术上的瓶颈,还需要有巨大的资本作为支撑,熬过研发周期和测试周期,为市场提供功耗和性能均有改善的芯片最终进入回报期。

因此,并不是业界所有人都对5nm芯片的推进持积极乐观的态度。芯片IP供应商Kandou的首席执行官Amin Shokrollahi曾在接受外媒访时表示:“对我们而言,从7nm到5nm是令人讨厌的,电路不会按比例缩放,而且需要很多费用,我们没有看到这其中的优势。但是客户希望我们这样做,所以我们不得不这样做。”

还有全球第二大芯片代工厂Global Foundries出于经济考虑,于2018年宣布搁置7nm项目,将回归12nm/14nm上。就连实力强大的英特尔也在10nm、7nm的研发过程中多次受阻。

不过,这依然无法阻止各家手机芯片设计厂商在先进制程上的竞争,更无法阻止三星和台积电之间的制程霸主争夺。

在先进制程的芯片制造方面,三星视台积电为最大的竞争对手,三星在同台积电的竞争中,先进制程的推进断断续续,曾经为了先发制人直接从7nm跳到7nm LPP EUV,二者同时在2020年实现5nm FF EUV的量产,如今又都斥巨资投入3nm的研发与量产中。

上周五,台积电CEO魏哲家在投资人会议上宣布,台积电2021年资本的支出将高到250亿至280亿美元,其中80%会使用在包括3nm、5nm及7nm的先进制程上,10%用在高端封装及光罩作用,另外10%用在特殊制程上。

根据台积电3nm制程的进度,预计将在2021年试产,在2022年下半年进入量产,帮助英特尔代工3nm处理器芯片。

与此同时,三星也曾对外称其3nm GAA的成本可能会超过5亿美元,预期在2022年大规模生产用比FinFET更为先进的GAAFET3nm制程芯片。

回归到5nm移动处理器的实际情况,无论是出自哪家厂商的设计与生产,均面临性能和功耗方面的问题,5nm芯片似乎还未成熟,3nm量产就要2021年开始试产。越来越趋于摩尔定律极限的3nm,真的准备好了吗?

长路漫漫,小鹏汽车近5亿美元的C+轮融资能挺多久?

1.谦虚

2.烟雾弹

3.早已超越

熟悉任正非讲话的人,都知道任总会用诙谐形象的例子说明一个问题或者表达自己的观点,夸张的词也经常从他的嘴里蹦出来,比如进军海外的时候他说“雄赳赳气昂昂跨过太平洋”、在技术研发上他要“乌龟追上龙飞船”、在开放合作上要“一杯咖啡吸收宇宙能量”,在上市问题上“华为一百年不上市”等等。

那 怎么理解任总在龙杂志访中所说的“华为操作系统要追上美国苹果和谷歌系统不会超过300年”的说法呢 ,根据谈话内容,理解任总想表达的意思有两点:

1、任正非对于华为操作系统赶超苹果和安卓有信心!

现状是华为操作系统已经开源、开放,HMS将随着P40走入市场。虽然与老牌的苹果、谷歌相比还是有差距的,但也有一些自己的特色。华为决心开发自己的操作系统是被迫的,虽然任正非在无数次访中表达了华为开放合作的态度,但还是被人断供、限制,为了活下去,华为必须努力去把耽误的功课补好。以华为做事的风格,要么不做,要么就做到世界第一,华为操作系统必定会实现赶超。我想美政客已得偿所愿,把其全球合作伙伴逼成了他们想要的样子。

2、华为操作系统超越苹果和安卓是需要时间的,可能会很长,但也不会太久!

美政客及其相关公司可能认为华为一时半会赶不上来,甚至可能会认为中国这家以做通信硬件见长的公司会因此一蹶不振,失去 占公司收入比重很大的 海外 手机 市场 ,意*着中国公司再被其玩弄于股掌之中 。任正非正是顺应这些政客歹毒的心思说的,“不会超过300年”留足了想象空间,恰好搔住了他们的痒处,华为到底还能否追上来?!。

事实上,华为华为不虚这个,虽然任总已在示敌以弱,但华为2019年已发布了鸿蒙生态、鲲鹏生态等。HMS Core已开放20+能力,并提供DevEco等开发工具帮助开发者快速上手,实现从开发到上架的一站式体验;华为应用市场服务AppGallery Connect支持应用的全球化分发,服务范围覆盖全球170+国家和地区,触达5亿+终端用户;HMS满足全球 GAPP、GDRP等 数十种合规认证要求;且华为已为此投入10亿美金,有消息说APP应用已达上百万。

总之,以华为的尿性,华为HMS赶超谷歌GMS用不着300年,乐观来看,也许三年就会见分晓!

这个开玩笑似的回答结束了这个问题的探讨,而且还达到了出其不意的效果。起到了一语双关的作用。

华为是要做一家300年的企业。

很多企业家的梦想都是做一家百年企业, 而马云说过要做一家102年的老店,横跨三个世纪。任正非的这次回答体现了华为要做一个300年的高 科技 企业,他说不超过300年华为鸿蒙手机系统就能超过安卓和IOS,机智的回答了这个问题也表达了华为企业的雄心壮志——华为企业要做一家超过百年的企业。

总结

任正非的这句开玩笑似的话语,但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华为人的智慧, 不仅表达出了华为要做一家超过百年企业的雄心,而且还体现出了华为在技术研发方面孜孜不倦的追求。

我觉得是有可能的,300年,什么没可能发生,当年没有ios的时候都以为塞班就是智能手机的巅峰了,褪去神环也不过一朝一夕,如果没有志向和敏锐的观察力,想必也只能在风口上放一天的风筝,终究会变成守株待兔,泯然众人。所以我们中国人要有志气,而不是只会“呵呵”

首先我一个外人我觉得华为的目标应该不在操作系统,操作系统的市场现在已然明了,各大厂商的态度也很明确,只认安卓和苹果,所以,想要入局分食,难点不在技术而在商业上的运营。而我认为这样做的风险很大,而且利润也不是很明了,就算国人的系统能成功入局,那能不能赚回钱,能赚多少,也是个问题。说白了,靠操作系统来赚钱的契机过去了,天时地利已失,所以我自己觉得说到底这是个值不值的问题。

回到正题,如果说真的有这方面打算,本质上已不再是对手机系统市场的争夺,是对手机制造商的争取,华为真做出一个系统来,结果你发现这手机不能聊微信,不能用支付宝,不能钉钉打卡,不能腾讯爱奇艺,你说,再快,再不卡,你买它干啥。解决这个问题,要不华为自己开发(这不太现实),要不去找厂商合作(这估计得笔银子)。然后,华为首先得在国内的手机市场上占到相当大的份额,这样,一些国外的厂商会为中国市场上的消费者造,这样,我们的系统进入国际市场就有了基础和条件。这些事情纸上谈兵,真的是说出来我都怕被笑话。

然后最重要的,我觉得华为系统想要站住脚跟需要一个天大的契机,比如我是十分希望谷歌和国内的手机企业断绝合作关系,嘿嘿嘿,你品。当然这种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想法有点极端。安卓和ios的弊端十分明显,终究有一天,这个契机会出现的,又或者,也可以自己创造这个契机,华为的云技术也是很厉害的,说不定以后会有云手机,说不定这个云手机用不着现在的系统呢。

扯这么多有的没的,咱也不是华为的人,咱也不是弄操作系统的,纯粹闲的无聊,瞎侃。

还记得任正非的一段话:

我相信这段话并不是说华为系统要超过苹果手机,需要300年的时间。任正非只是解释了华为系统目前和安卓系统以及苹果系统还有一定的差距,但是并非说差距遥不可及,他通过所谓的300年只是为了说明华为一定可以超越苹果或者是安卓系统。

一方面表达了谦虚,另外一方面也间接的表达了任正非的霸气:华为系统一定会超过安卓个苹果系统的。

目前华为推出了鸿蒙系统,并且还开发推出了2.0版的。在今年12月份,华为鸿蒙系统将会在手机中使用,明年华为的手机将全面支持“鸿蒙”系统。 从这里我们就能够看出鸿蒙系统的优势以及它能够逐步的发展,按照它目前的步伐。

其实,我们担心的是什么呢?其实我们担心的是。鸿蒙系统在生态链方面的问题,而如今鸿蒙系统的手机系统将推出,更说明了鸿蒙系统已经在逐渐解决系统问题了,我们猜测鸿蒙系统有可能迅速的解决这种情况,并且能够解决鸿蒙系统的生态问题。

华为系统要超过苹果安卓真的需要300年吗?

对于这句话主要源于华为的创始人任正非说的,"华为的操作系统想要超越安卓和苹果也需要很长的时间,但不会超过300年"。 其实这只是任正非的一句玩笑话,只是被部分人误解为鸿蒙系统超过安卓和苹果需要300年的时间 。

这句玩笑起到一语双关的作用

为什么说会起到一语双关的作用呢? 因为按照目前的形式很难估计鸿蒙系统具体会在什么时候才可以超过安卓以及IOS ,如果任总说一个比较短的时间,比如五年内,如果到了五年之后,鸿蒙系统真的没有超过安卓以及苹果的IOS系统,这是任总就会受到质疑,毕竟任总现在是一个公众人物,他说的话不仅仅代表自己, 更多的代表整个华为集团,所以在公众场合之下,任总不能随便进行预测。

于是任总就说了一个很长的时间,在这个时间之内毫无疑问鸿蒙系统肯定会有一个翻天覆地的发展。同时在一定程度上, 代表了任总以及华为的谦虚与低调。

鸿蒙系统究竟需要多久的时间可以超越安卓以及IOS

鸿蒙系统目前仅仅应用在了智慧屏以及路由器上,手机还没有得到应用。与目前十分完善的安卓与鸿蒙系统相比,不得不说现在的鸿蒙系统与安卓以及IOS确实存在很大的差距。 虽然与安卓以及苹果的IOS有着很大差距,但是鸿蒙系统真的需要用300年的时间才可以追赶上安卓以及IOS吗?

显然不会有这么久的时间,安卓系统是从2008年开始研发的,而苹果的IOS是从2007年开始研发的,到现在才有13年的时间,并且当时的互联网环境与现在的根本不是一个级别,开发者的数量也没有现在这么多。 显然鸿蒙系统不会用300年的时间才会追赶上安卓以及IOS,当然也不会太快,大约需要10年左右的时间。

鸿蒙系统现在发展的怎么样?

在2019年8月份的华为开发者大会上,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发布了鸿蒙系统, 鸿蒙系统是基于微内核进行开发的分布式操作系统 ,由于基于微内核开发,所以鸿蒙系统的“体积”是比较小的,不仅仅手机可以使用,还可以在智慧屏、电脑、智能手表、平板电脑、 汽车 等电子设备。鸿蒙系统像安卓系统一样都进行了开源处理,所有的公司都可以免费使用,也就意味着不仅仅华为的手机可以使用,小米、vivo、oppo等手机厂商也可以使用。

目前华为的主要任务还是发展海外的生态, 因为谷歌已经禁止华为使用GMS了,尤其是在欧洲,如果一部手机不支持GMS,大多数的软件都无法使用,一部智能手机直接回到了功能机的时代,所以华为眼下最要紧的任务就是发展HMS。而在国内用不到GMS,所以国内生态可以先放一放,再者国内的生态相对于国外,更好的构建。

总结

华为在发展HMS生态的同时,也在打造鸿蒙系统。一个操作系统的建设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相信在未来鸿蒙系统会像麒麟处理器一样,越做越强!

这是任正非老爷子最近接受杂志访的时候讲到一句话,和这句话相关联还有几句话,从格局上承认安卓和苹果生态系统已经成熟并且已经被全球的用户所认可,同时因为谷歌和苹果的存在让通讯行业发展更加迅速,其实也在间接的帮助华为公司构建其5G的生态,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正是因为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让通讯行业进一步提升硬件基础设施,每次任正非出来讲话总会带给人不同的感知,主要原因还是其高规格和格局,承认现在的差距并不代表以后没有机会。

安卓生态但是应用已经达到了280万,而华为主推的HMS下的应用只不过上万而已,差距还是非常明显,而且华为发布新系统已经完全去掉谷歌GMS了全力在推进自己的HMS生态的构建,路途遥远但绝对不是遥不可及,悲壮中带着极强的乐观精神,华为在通讯行业当年遇到的困难也绝对不比构建HMS轻松,但是华为利用时间消掉了这些差距,压力和困难让华为公司变得越来越坚强和强大,同时也在强调华为公司是可以完成在没有美国零部件下产品的构造,但是从实际的角度出发华为的存在对于美国的半导体行业是一种促进,可以继续使用美国的原件但不会屈服于不平等的条件。

现在很多人还是分不清华为公司主要的目标所在,从长远的目标看华为是需要有自己的操作系统,但从市场的角度或者从企业生存的角度出发华为是需要短时间内能够构建HMS在海外市场上继续销售自己的手机,如果华为没有手机海外市场其销售额至少下降40%,这对于华为公司来讲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至于之前大家提到的鸿蒙系统的构建这是长久之计不是当前能够做出的事情,现在华为的HMS还是依赖于谷歌的安卓系统,只不过重新部署其应用的生态系统,这样在不改变用户使用习惯的情况下,最大程度替换谷歌的GMS软件生态。

鸿蒙系统即使推广出来也是基于安卓应用规则打造的,距离真正意义上自主开发的操作系统也是有着非常大的差距,华为公司再强也不可能重新构建一个新的应用生态规则,除非 科技 领域有重大的技术改进并且华为公司成功抓住了机会,起码在短时间内是不可能成型的,这也是技术发展的自然规律也是生态系统构建的困难之处,很多人支持华为公司但是也要遵循自然的科学规律。

2020年对于华为公司而言,属于最艰难的一年在2019年储备的元器件在2020几乎就要耗尽,而且在软件生态上已经被卡脖子,2020年考虑已经不是有多大的增长空间了,关键是能够通过市场养活企业,毕竟作为一个有将近20万员工的超级跨国公司在疫情和美国双重压力下增长已经不是主旋律,更多是要考虑其生存问题了,从国家层面因为华为的存在可以缩短和美国的差距,也是必须要全力支持的企业,从民众的角度出发好不容易有个技术强的企业从 情感 上也得继续支持,希望能帮到你。

这个没啥不可能的,因为苹果、安卓人家的系统也在升级。你不能把现有的系统去做对比吧!所以长远一点还是有可能的,但这不是非要300年,也有可能3年!

华为系统要超过苹果安卓真的需要300年吗?其实这是任老的调侃之言,听话听音,中华民族的语言艺术博大精深,需要你仔细揣摩,没听出来吧!真实意思是说,华为操作系统想要超越苹果和安卓并不需要多长时间,300年是忽悠,3年足矣。

先入为主,如今在移动操作系统领域,一直是由ios和Android系统牢牢垄断。华为鸿蒙操作系统的出现,让我们眼前一亮,给了人们很高的期待。鸿蒙操作系统不仅在手机上使用,也可以在电脑、电视和导航等设备上使用,携后发优势,未来操作系统之名,发展前景广阔。

只是现在系统生态建设方面华为存在短板,与苹果和安卓有很大的差距,再加上人们的使用习惯,鸿蒙要想超越苹果和安卓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我认为,任正非在接受《龙》杂志访时的表示,只是在语言上表明了华为的态度,那就是暂时不会考虑放弃安卓操作系统,除非迫不得已。在通讯领域华为具有攻守兼备的优势,可以从容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就看未来事态如何发展了。

老实说,任正非确实是一个奇才,他的语言很是幽默风趣,站的角度也是极高,在低调的同时也不隐瞒自己的信心,与一些专业级别的领导相比,任总可以说是“门外汉”,但贵在把握企业发展的方向、节奏。

首先,苹果安卓的系统确实强大,是目前两大顶级系统,短时间内想超越那是很难很难,国际上那么多的尖端 科技 企业都没有做到,包括索尼、三星、诺基亚、摩托罗拉等虽有业绩但是没能越过,可见,一个系统是多么难。

先看看这些企业的发展年限:

1、由史蒂夫·乔布斯、斯蒂夫·沃兹尼亚克和罗·韦恩(Ron Wayne)等人于16年4月1日创立,距今45年;

2、三星公司可以认为是1938年3月1日创立,由前任会长李秉喆以3万韩元在韩国大邱市成立了“三星商会”为起点,距今83年;

3、摩托罗拉(Motorola Inc ),原名:Galvin Manufacturing Corporation(加尔文制造公司),成立于1928年,距今93年。

4、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1987年,是信息与通信技术(ICT)解决方案供应商,距今34年。

5、谷歌公司(Google Inc.)成立于1998年9月4日,由拉里·佩奇和谢尔盖·布林共同创建,被公认为全球最大的搜索引擎公司。

这四家对比,华为是最年轻的企业,与它们比较还是很嫩,路途也很远。如果想超越,唯有弯道超车,而华为开发的鸿蒙系统可以认为是一次努力,从万物互联的新兴事物上发力。

遗憾的是,米国对于华为的打压是不惜一切手段,要将华为扼杀,斩断华为前进的道路。但是,从任总的谈话中可以看出华为是充满信心,并不是急于求成,好事不怕多磨。

一般来说,极少的企业能经过300年不倒,即使是苹果、谷歌也很难做到。上面最早的摩托罗拉是1928年创立的,现在已是廉颇老矣。

300年只是个虚词,只是表达一个时间段,从任总的口中说出,应该是表示华为要做一个百年企业,这种信心和期望是应该鼓励和支持的。

可以说华为的出现给西方带来了很大的震动,我们期待国内更多的高 科技 企业涌现!

有关我国著名企业的简介和老总的名字

7月20日,小鹏汽车完成C+轮融资,金额近5亿美元,5亿美元说多也不多,说少不少,但对于产、销未形成规模经济效益的小鹏汽车来说,在没有盈利之前,一切融资都是“无底洞”,太多不确定因素,随时可能说没就没。

用“接踵而至”来形容7月份造车新势力的“好”消息再合适不过了,10天前,蔚来中国获104亿的综合授信,和六家银行合作签约,7月11日凌晨,理想汽车又向美国SEC提交招股书,拟在7月31号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而今天(7月20日),小鹏汽车竟官宣完成C+轮融资,融资金额近5亿美元。

曾几何时,有市场传言,小鹏汽车向美股市场秘密提交了IPO文件,并预计今年7月到9月上市,当时,小鹏汽车“不评论市场传言”的回应模棱两可,但在乐见汽车看来和默认差不多,如今,果不其然,虽说近些年中国汽车市场的日子并不好过,能拿到5亿美元的融资量实属不易,可理想汽车两年亏40亿人民币的例子也活生生摆在眼前,对“融资上瘾”的小鹏汽车,乐见汽车只想说,路漫漫其修远,且行且珍惜吧。

其实早有预谋

7月20日,小鹏汽车宣布完成了近5亿美元的C+轮融资,并根据小鹏汽车官方微信推送的海报显示,此轮融资主投资方分别有Aspex、Coatue、高瓴资本和红杉中国,而这笔资金主要是用于新车研发、营销渠道拓展以及无人驾驶软件的研发。

其实,早在一个多月前就有传言称,造车新势力小鹏汽车向美股市场秘密提交IPO文件,整体上市预计在今年7月至9月之间完成,还聘请了摩根大通、高盛等投行,其中,摩根大通为主承销商。不过当时,小鹏汽车的官方回应是,“我们不会评论市场传言,小鹏汽车会密切关注资本市场的发展动态,以把握有利企业发展的融资机会”。

但据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数据显示,恰恰就在那个时间段里,小鹏汽车运营主体广州橙行智动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发生股东变更,其中,广州鹏行投资管理企业(有限合伙)、杭州阿里创业投资有限公司、何小鹏等27位股东退出股东行列。事实上,理想汽车在正式递交招股书前,也曾发生过11位股东出质股权的现象,可见,小鹏汽车挂牌上市也是早晚的事情。

融资我们是认真的

据不完全统计,自2015年成立至今,小鹏汽车前后已完成九轮融资,从最初2015年4月的天使轮融资,到2017年5月的A轮融资,再到2018年2月的B轮融资,最近一次C轮融资离今不过时隔8个月而已。

至于融资方,从之前的微光创投、紫牛基金,扩展到小米的雷军、阿里的俞永福,甚至扩展到富士康和IDG资本,以及春华资本、晨兴资本、高瓴资本等等,要知道,在B+轮融资协议完成后,小鹏汽车估值就已经达到近250亿元人民币,而在2019年11月的C轮融资后,小鹏汽车再次把这个数字扩大到“280”,小米集团也成为了小鹏汽车引入的新晋战略投资伙伴。

众所周知,今年1月下旬,突如其来的肺炎疫情爆发,汽车行业按下了“暂停键”,2月份产销基本停摆,3月份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开始恢复,情况稍有好转。总的来说,疫情冲击在所难免,虽说汽车总体产销状况明显好于预期,但汽车产销累计整体仍为负增长,可见,在这个节骨眼上,还能顺利拿到近5亿美元的融资,实属不易。

未来何去何从

不过,也别高兴地太早,有人一边喊着要上市,一边却用两年的时间血亏40亿,这个人正是“理想同志”。

正如上文所述,理想汽车在十天前向美国SEC提交招股书,通过IPO募集最多1亿美元资金,申请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如果事情进展顺利,理想汽车将成为继蔚来汽车后,第二家在美上市的国内新能源造车公司。

不过问题在于,在7月10号发布的招股书中,可以清楚的看到,理想汽车2018年净亏损15.32亿元,2019年净亏损24.38亿元,2020年Q1净亏损7711万元,两年多的时间40亿人民币就这样“蒸发”了。

但即便如此,根据中汽数据新公布的终端零售数据显示,理想ONE?6月销量为1891辆。2020年1-6月,理想ONE累计销售9666辆,是超过雷克萨斯RX?450h、蔚来ES8、特斯拉Model?X的,总销量占前十名总计销量46%,至少,理想汽车的销量是有目共睹的。

反观小鹏汽车,且不说呼声最高的小鹏P7在6月28日才开始规模对外交付,即使是在售的小鹏G3表现也平淡无奇,根据乘联会5月销量数据显示,2020年5月新能源汽车SUV销量排行榜中,蔚来ES6销量为2685辆,位居第一,小鹏G3则以月销954辆的成绩位居第九,同比下滑64.72%,更何况,小鹏P7的产能目前正处于爬坡阶段,其肇庆工厂新晋拿到生产资质,与刚刚投产的新工厂仍存在很多磨合问题,生产速度定会有所影响。

所以,5亿美元的融资玩不好的话也会打水漂;所以,一切不以盈利为目的的融资都是“耍流氓”;所以,在新能源汽车市场,谁能脱颖而出仍然是个未知数;所以,路漫漫其修远,且行且珍惜。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贴着大疆打,这家公司把「大号充电宝」卖到全球第二|巨头?

1、阿里巴巴集团

创始人:马云;

简介:

阿里巴巴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简称:阿里巴巴集团或阿里巴巴)是以曾担任英语教师的马云为首的18人于1999年在浙江杭州创立的公司。?

阿里巴巴集团经营多项业务,另外也从关联公司的业务和服务中取得经营商业生态系统上的支援。业务和关联公司的业务包括:淘宝网、天猫、聚划算、全球速卖通、阿里巴巴国际交易市场、1688、阿里妈妈、阿里云、蚂蚁金服、菜鸟网络等。?

2014年9月19日,阿里巴巴集团在纽约证券正式挂牌上市,股票代码“BABA”,创始人和董事局为马云。

2018年7月19日,全球同步《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发布,阿里巴巴集团排名300位。?[4]?2018年12月,阿里巴巴入围2018世界品牌500强。

2、万达集团

董事长:王健林;

简介:

大连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万达集团或万达),创立于1988年,形成商业、文化、地产、金融四大产业集团,2017年位列《财富》世界500强380名 。2017年企业资产7000亿元,收入2273亿元 。

万达网络科技集团是实业+互联网大型开放型平台公司,拥有飞凡信息、快钱支付、征信、网络信贷、大数据等公司,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场景应用等技术为实体产业实现数字化升级,为消费者提供生活圈的全新消费服务。

万达金融集团旗下拥有投资、资管、保险等公司,未来将实现金融全牌照运营。

3、腾讯集团

董事局:马化腾;

简介:

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成立于1998年11月,由马化腾、张志东、许晨晔、陈一丹、曾李青五位创始人共同创立。是中国最大的互联网综合服务提供商之一,也是中国服务用户最多的互联网企业之一。

腾讯多元化的服务包括:社交和通信服务QQ及微信/WeChat、社交网络平台QQ空间、腾讯游戏旗下QQ游戏平台、门户网站腾讯网、腾讯新闻客户端和网络服务腾讯等。

2004年腾讯公司在香港联交所主板公开上市(股票代号00700),董事会兼首席执行官是马化腾。

2018年3月7日,腾讯和联发科共同成立创新实验室,围绕手机游戏及其他互娱产品的开发与优化达成战略合作,共同探索AI在终端侧的应用。2018 年6月20日,世界品牌实验室(World Brand Lab)在北京发布了2018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分析报告。腾讯(4028.45亿元)居第二位。

4、百度

董事长:李彦宏;

简介:

百度(纳斯达克:BIDU),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最大的中文网站。

“百度”二字,来自于八百年前南宋词人辛弃疾的一句词:众里寻他千百度。这句话描述了词人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1999年底,身在美国硅谷的李彦宏看到了中国互联网及中文搜索引擎服务的巨展潜力,抱着技术改变世界的梦想,他毅然辞掉硅谷的高薪工作,携搜索引擎专利技术,于 2000年1月1日在中关村创建了百度公司。

百度拥有数万名研发工程师,这是中国乃至全球最为优秀的技术团队。这支队伍掌握着世界上最为先进的搜索引擎技术,使百度成为中国掌握世界尖端科学核心技术的中国高科技企业,也使中国成为美国、俄罗斯、和韩国之外,全球仅有的4个拥有搜索引擎核心技术的国家之一。

5、恒大地产

董事长:许家印;

简介:

恒大地产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恒大集团、恒大地产或中国恒大集团)成立于19年,是中国恒大集团的下属控股企业,也是集团的地产业务主体,总部位于中国深圳。

恒大集团是集地产、金融、健康、旅游及体育为一体的世界500强企业集团,总资产达万亿,年销售规模超4000亿,员工8万多人,解决就业130多万人,在全国180多个城市拥有地产项目500多个,已成为全球第一房企 。

恒大地产的股权结构,许家印通过BVI(英属维尔京群岛)公司绝对控股在港股上市公司中国恒大,而中国恒大又通过BVI公司安吉有限100%持股内资公司广州市超丰置业,超丰置业又100%持股广州市凯隆置业,凯隆置业100%持股恒大地产集团有限公司。

6、华为手机

创始人:任正非;

简介: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销售通信设备的民营通信科技公司,于1987年正式注册成立,总部位于中国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坂田华为基地。

华为是全球领先的信息与通信技术(ICT)解决方案供应商,专注于ICT领域,坚持稳健经营、持续创新、开放合作,在电信运营商、企业、终端和云计算等领域构筑了端到端的解决方案优势,为运营商客户、企业客户和消费者提供有竞争力的ICT解决方案、产品和服务,并致力于实现未来信息社会、构建更美好的全联接世界。

2013年,华为首超全球第一大电信设备商爱立信,排名《财富》世界500强第315位。

7、小米

董事长兼CEO:雷军;

简介:

北京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10年3月3日,是一家专注于智能硬件和电子产品研发的移动互联网公司,同时也是一家专注于高端智能手机、互联网电视以及智能家居生态链建设的创新型科技企业。

为发烧而生”是小米的产品概念。小米公司创造了用互联网模式开发手机操作系统、发烧友参与开发改进的模式。小米还是继苹果、三星、华为之后第四家拥有手机芯片自研能力的科技公司。

小米已经建成了全球最大消费类IoT物联网平台,连接超过1亿台智能设备,MIUI月活跃用户达到1.9亿。小米系投资的公司接近400家,覆盖智能硬件、生活消费用品、教育、游戏、社交网络、文化、医疗健康、汽车交通、金融等领域。

2018年2月,Google?联合 WPP 和凯度华通明略发布的《2018 年中国出海品牌 50 强报告》显示,小米在中国出海品牌中排名第四,仅次于联想、华为和阿里巴巴。

2018年7月9日,正式登陆香港主板。

百度百科-阿里巴巴集团

百度百科-万达集团

百度百科-腾讯

百度百科-百度

百度百科-恒大地产

百度百科-华为手机

百度百科-小米

高榕募资超100亿元,LP们捧张震真是捧对人了

文|李安琪

编辑|苏建勋

2020年2月,新型冠状大爆发在武汉肆虐。

在学校和体育馆临时改建的方舱医院内,电力成为了最短缺的物资之一。

由于这种会场原有电路不易改变,医务人员和患者集中用电时,往往会出现电力过载跳闸的情况。

2月5日,武大校友之一给创始人王雷打了电话。

彼时,王雷刚刚创立正浩EcoFlow (以下简称“正浩”),旗下的便携式蓄电产品(又称“户外电源”“大电池”)主要用于地震救援、应急电力、户外活动等场景

援助确定后,两天内,王雷和团队迅速清点库存,安排了发往海外的订单产品,并向两家方舱医院发送了价值140万元的户外电源设备。

这个捐赠决定,对最初的正浩来说实在不容易。

正浩的一位员工对36氪说,2019年,公司刚刚跨越了“鬼门”。

此前正浩曾推出过小容量户外电源产品,但容量和充电效率不够,无法顺利卖出。

在最危机的时候,公司账上只有能支撑几个月的现金,为了给员工发工资,王雷曾经抵押了深圳的房子。

就连长江商学院王雷的导师甘洁也为这个决定捏了一把汗。

长江商学院官方账号显示,甘洁知道捐款想法后,问王雷:“公司能挺过去吗?”

“你能挺过去。

”王雷回答。

这是正浩为方舱医院捐赠电源设备时,新品接受市场验证的关键时期。

2019年5月,主打超快充电、大容量的DELTA 1300新产品发布,成为正浩发展历程的重要转折点。

DELTA 1300主要是快速充电,1.6小时就能给自己充满电,但很多室外电源需要8-12小时; 另外,DELTA 1300的大容量,在充满电状态下可以给90-140部手机充电的——,无论是自身充电时间还是电池容量,在同类产品中都有了飞跃性的提高。

正浩EcoFlow首款快速充电户外电源DELTA 1300图源公式

通过这两点,2019年以后,正浩逐渐打开海外户外电源市场的国内,户外露营很流行,正浩的名声也很响。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36氪,直到2019年,华宝新能源的“电小二”品牌几乎都是户外电源的代名词,而正浩三角洲1300的出现改变了这一格局。

户外电源是被中国玩家占领的细分赛道。

据《中国便携式储能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23年)》介绍,2023年全球便携式储能产品出货量仅为5.2万台,2023年全球出货量为483.8万台,为——台,这在5年间暴涨了90倍,其中9成的产品由中国企业生产提供。

行业领导者由2011年成立的华宝新能源把持。

2020年,华宝已获得全球市场第一,在室外电源出货量市场约占16.6%,2023年,华宝新能源营收为23.15亿元。

成立仅5年的正浩声势浩大。

2020年,正浩全球出货量市场占6.3%,排在华宝之后,2023年,正浩营收近16亿元。

在资本市场上,正浩已经成为投资机构青睐的对象。

去年6月获红杉中国领投、高瓴创投、中金公司青睐,完成逾亿美元B轮融资,估值超过10亿美元。

一位投资者对36氪表示,目前正浩正在进行最新融资,估值200-300亿,“不知名机构很难接触”。

同时,正浩已经在准备上市。

其内部员工对36氪表示,内部今年决定了40亿的销售额,目标是超过华宝新能源。

从无名到行业老大,正浩几乎踏上了每一个正确的节点:

从政策上讲,中国的“双碳”目标是在储能为风口的模式下,移动电源兼具To B和To C属性,在高规模的渠道中,巧妙地利用了出海和融资; 加上创始人王雷大疆出身的背景,正浩带来了产品、技术上不亚于人的——一步步“精准”,正浩在宏观环境特别特殊的当下,迅速成长为独角兽。

“西丽小疆”,产品至上时代的风口似乎很看重同一个人。

正浩创始人王雷2017年创业前,是大疆电池研发部门的创办人和负责人。

创业后,正浩拿到了孵化大疆的李泽湘教授的投资,初期团队也多来自大疆。

曾在两家企业工作的员工对36氪表示,企业文化氛围相同,从大疆离职的员工进入正浩后,工作基本无缝衔接,由于大疆、正浩两家公司的地址都在深圳市南山区西丽街道,正浩被员工告知:“西西

两家公司确实有相似之处。 创业者在香港大学的创业氛围下成长;同样通过技术创新突出重围。

但不同的是,大疆凭借无人机的技术门槛,可以将对手甩在身后,但正浩所在的室外电源赛道,墙壁并没有想象中的贵。

户外电源最先在海外市场爆发,行业最初由几家跨境电商带动,这类企业往往不具备研发、制造能力。

“他们只设计外观,不涉足生产,而是利用国内工厂,制作加工产品,利用现有客户、销售渠道推销东西。

“新能源行业资深人士孙华对36氪说。

为了区分气质,孙华认为华宝新能源等企业倾向于电子商务型公司,公司业务由营销推动。

“上司认为什么产品会畅销的话,会按什么? 上司是最大的产品经理。

一位华宝的前员工也向36氪表示,华宝内部有产品部门,但人数很少,“只有一位数”。 产品基本上由公司创始人孙中伟拍摄。

电子商务公司的另一个特质是研发短板明显。

从华宝新能源上市招股书中也可以看到,2019年-2023年,研发支出占比一直徘徊在3%以下。

截至2023年底,公司员工总数为859人,其中研发技术人员1人,占员工总数的比重达22.93%。

正浩是跨境电商企业中的另类,其科技属性更强,团队千人左右,研发人员占员工总数的40%,还设有50人的设计团队。

这和创始人王雷的履历有关。

王雷学霸出身,2006年以664分的成绩考入香港理工大学,2010年考入香港大学机械工程系获得博士学位,以新能源储能电池技术为研究方向。

2014年博士毕业后,王雷进入深圳大疆,负责大疆电池研发部建设,负责全线产品电池开发。

正浩EcoFlow创始人王雷图源公式

对于无人机产品来说,续航时间是最大的瓶颈。

大疆电池本身是向供应商购买的,王雷带领团队通过硬件集成、软件系统改进,将当时新型航拍无人机的电池续航时间从20分钟提高到30分钟以上。

请不要小看这十几分钟。 在无人机体积小、功耗高的前提下,必须通过将电池密度提高到极限来提高1分钟的续航时间。 十分钟已经是重大突破。

2017年,王雷与3位创始人共同创立正浩,4人中3人来自大疆。

在与王雷接触过的投资者看来,王雷综合能力很强,是一个注重产品体验、外观设计、使用效率的人。

一位大疆员工认为,在大疆电池部门,王雷不仅积累了传统的贸易和加工,还积累了对外观设计、品牌宣传、渠道搭建、市场教育等产品建设的理解。

“很少有公司用产品思维制造户外电源。 正浩就是其中之一。

带着大疆的烙印,相似的产品思维紧跟正浩。

2019年,正浩发布了DELTA 1300新产品。 这个产品有两个主要功能。

一种是超快充电,2小时内可快速充满电,比市场产品-4倍; 二是可以驱动电磁炉、电烤箱等大功率家电。

就使用体验而言,这两点几乎秒杀了当时所有的户外电源产品。

得益于功能创新,正浩获得了更高的产品价格。

通过官方渠道,DELTA 1300的价格为6999元,华宝相近型号的电小二1000的价格为3999元。

目前,正浩除了户外电源外,还拥有太阳能板、户外空调、模块化储藏(面向b方向)等产品。

正浩EcoFlow室外电源及太阳能板生态图源公式

在大势所趋、“借力”大疆航线的猛攻线下,毕竟户外电源是家电产品,准确寻找市场和用户非常重要。

正浩来势汹汹,除了快速充电技术的增强,——众筹还在寻找验证市场的方法。

从创业之初,正浩就选择了众包平台。

2018年,正浩在美国众筹平台上宣布Indiegogo推出首款室外电源产品RIVER 370,获得108万美元预购金。

但是,这款RIVER 370是正浩推出快速充电功能的“史前产品”,现在已经从其货架上消失了。

正浩在海外受欢迎的是前面提到的第一款快速充电产品DELTA 1300。

在美国Kickstarter众筹网站上,DELTA 1300获得了280万美元的众筹金额和2662名支持者,大大超过了5万美元的预期目标。

“德尔塔1300在众筹平台上销售火爆后,我们一直在走上坡,越走越顺利。

”正浩员工刘天对36氪说。

随后,River 600和DELTA Pro两款产品也相继效仿,率先在美国Kickstarter、日本Makuake两家众包平台上发布。

从电池容量3600Wh起步的DELTA Pro,通过Kickstarter筹集1218万美元的——金额堪比融资,成为该平台年募集资金最多的科技类产品。

刘天让36氪想起了DELTA Pro众包项目:“几乎每天都打破金额记录。 刚开始的几天还很兴奋,但走到后面就麻木了,金额在上升。

“正浩在平台上的帖子显示,该产品1小时内筹集100万美元,项目结束时超过了原定10万美元目标金额的12倍。

正浩EcoFlow3.6度电气的大容量室外电源DELTA Pro图源公式

正浩的产品在众筹平台如此火爆,究其原因,Kickstarter平台核心用户约八成是男性,年收入在10万美元以上。

他们期待着新发明新产品的出现,并愿意提供资金支持。

众筹无疑给正浩的产品开发带来了一定的资金支持。

更重要的是,在产品完全上市之前,这是一种快速、直接、有效的市场验证方式。

在众筹中,企业只需提品原型而非成品,企业就可以在量产前提前尝试水用户的反应。

例如在Kickstarter平台上,正浩的粉丝们表示:“电池的频率输出会不会降至欧洲的50hz标准? ”等常见问题。 “DELTA 1300能给其他便携式蓄电装置充电吗? ’等等。

这些为正浩产品的迭代指明了一定的方向。

为了回馈早期支持者,正浩为用户提供了类似于早鸟价格的价格,比正式销售便宜500-1000美元。

但众包平台往往只是企业产品发布的第一站。

产品上市后,正浩仍要通过多种渠道向消费者推广产品。

过去,跨境电子商务只注重线上渠道。

因为亚马逊、日本乐天、独立站、等渠道比较畅通,跨境电商企业只需要通过自建仓库或租用海外仓库的方式,将产品邮寄给用户即可。

离线渠道将更加考验企业的渠道业务,需要与大型企业和专卖店合作。 由于链条很长,传统的跨境电商不愿接触线上渠道。

但王雷在接受媒体访时表示,户外电源是高客单价和体验的产品,想要获得更多的增长,离不开在线推广和体验。

截至目前,正浩在欧洲建立了800余条零售渠道,与沃尔玛、Costco等大型连锁店超合作,在国内,与三夫、迪卡等户外运动零售商合作。

正浩EcoFlow参加海外在线展会图源官方

36氪透露,目前正浩销售团队有百人,包括国内(售后、客服、直播等)、日本区、北美区、欧洲区、亚非拉国家等团队。

但成立5年,正浩为何迅速散布如此密集的销售渠道?

刘天和孙华都表示,正浩在一定程度上“借用”了大疆无人机的销售体系。

据了解,在正浩初期,团队半数以上的员工来自大疆,正浩负责全球销售和市场拓展的联合创始人Eli Morgan Harris负责全球行业无人机业务拓展(正浩由Eli Morgan Harris在大疆离职)

大疆无人机掌握着全球无人机市场80%的份额,门店遍布全球。

刘天表示,大疆和正浩的目标群体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相对收入水平较高等。

“国外很多销售渠道都可以和大疆通用。 之前卖无人机的很多欧洲代理商,都是为了卖我们的产品,用户买无人机的时候,顺便也买了户外电源。

“他说,目前国内大疆部分授权店(非直营店)也将销售正浩的产品。

孙华也表示,特别是今年上半年的俄美战争爆发海外市场,正浩的线上渠道获得了巨大的红利。

华宝新能源见状,正在加紧布局欧洲渠道。

左手掌握快充等技术基础,右手利用众筹精准验证市场,搭乘大疆销售体系,正浩的崛起几乎成为必然。

“未成年”正浩拥有家用户外电源,人气火爆,先后吸引宁德时代、华为、小米等公司入驻,各大企业纷纷推出户外电源产品。

但正浩员工刘天认为,这些大公司更倾向于找人贴牌,代其工作,而不是直接走下场。

“去年华为也找了我们的代理商,但因为条件问题没能谈成。

华为应该从0-1开始就不在产品的开发、设计、生产上消耗能源。 大概率投钱代理产品,带上自己的标志。

这表明未来品牌的自相残杀是必然的。

有投资者对36氪表示,虽然户外电源本身才刚刚开始需要,但使用频率不高,每年充电使用次数可能高达200次。

“市场上有天花板。 华为和小米这些巨头结束后,市场将逐渐趋于饱和。

“和充电电池市场一样,我们认为户外电源进入品牌厮杀阶段后,大品牌会更有利。

凭借新技术和销售模式,正浩已经建立了一定的品牌影响力和用户口碑。

但这并不意味着正浩的护城河足够坚固。

3C消费者电子评价博主彭飞是正浩的粉丝。

他注意到,从去年开始,在快速充电快速放电功能上,正浩已经不是唯一的玩家,德兰等友商也在紧跟步伐。 另一方面,正浩今年的新产品功能提升并不像第一代产品那么令人惊叹,只是让室外电源容量更大、更轻、体积更小。

多位访对象也对36氪表示,室外电源的核心技术主要在电池、电池管理系统BMS、逆变器等,壁垒并不高。

换句话说,正浩的技术和销售优势带来的时间窗口不会太长。

与室外电源不同,正浩必须开始寻找能维持后劲的第二种产品。

扩大生态是常见的做法。

本质上,户外电源是可以移动的电力,在燃料时代为移动用电力所困扰的领域中,有可能成为正浩类的扩大方向。

正浩EcoFlow户外空调图源公式

据了解,在室外电源之外,正浩已经推出室外空调、模块化储藏。

室外空调电池容量为1008Wh,可持续制冷3小时,节能模式下续航时间可达8小时。

但刘天表示,尽管公司通过各种渠道进行了预热和发布,户外空调的市场反响依然普遍。

模块化储存主要面向拖车、林中小屋、油井等场景,取代传统的燃油发动机。

正浩的员工表示,模具存储几乎固定在墙上,电池容量大,整套产品也很贵。

“科技产品往往为大家设定生活方式。

有些人想购物时考虑到环境。 储藏并不是100%环保,但比火安全多了,是绿色的。

即使体验没有使用燃料箱那么好,也想把车内空间的一部分让给室外的电源。

”彭飞对36氪说。

但他承认,这种户外电源和衍生场景的生活方式仍然属于少数人。

36氪表示,在正浩今年内部确定的40亿元销售目标中,室外电源承担780%,至少占30亿,室外空调和模具存储等新品加起来占10亿左右。

另外,正浩正在走向家用储藏。

如果户外电源是大型充电桩,那么家用蓄电就是可以为家庭供电的超大型充电桩。 (更大型的蓄电产品为工商业用蓄电、发电侧蓄电)。

一般室外电源内置电量在0.5-5度之间,普通家用蓄电的内置电量在5-20度之间。

今年以来,在俄乌战争背景下,欧洲一直处于能源短缺状态,家庭储存在海外市场显示出巨大的潜力。

“欧洲人担心家庭供电的稳定性,欧洲电价特别高,所以很多家庭新能源的购热情特别高,把光伏和蓄电产品安装得很好。

”孙华说。

家用蓄电可以使家庭用电自主自立,不仅可以缓解供电不稳定性,而且可以降低家庭用电成本。

一套家用储能产品约1万美元,如果用户将储能发电剩余电力卖给电网,使用20年生命周期,用户不仅可以抵消储能的安装成本,还可以赚5,6000美元。

特斯拉不应该在美国家用储能产品Powerwall上长期供货。

“这对我们来说是机会。 再过几年,该放的东西都放好了,特斯拉的生产能力也提高了,那就真的来不及了。

”刘天说。

特斯拉Powerwall图源公式

36氪表示,正浩内部已经开始探索家居场景用电解决方案。

但与友商相比,正浩还不太有优势。

华宝新能源也成立高端品牌进行家用储能,产品将于明年上市。

户外电源市场份额排在华宝和正浩之后的德兰,去年推出了家用蓄电产品。

此前,国内派能科技等公司已在海外扎根多年。

更重要的是,在家用储能领域,正浩无论技术和销售体系都需要从零开始。

在研发层面,由于内置电量更高,家用蓄电对电池单元一致性和电池管理系统要求更高,功耗安全性是首要任务。

如果房子储蓄起火,可能会给国内品牌的海外发展带来毁灭性的打击。

在向大规模贮藏方向进化的道路上,正浩目前没有很多经验。

在销售层面,家用储能也不再依赖跨境电商M2C (厂商对消费者)的模式,而是依赖企业的当地代理商、装机商或经销商服务团队,为用户提供近20年的维保服务。

“因为需要与当地电网连接,结合不同的家庭线路设计方案,配电屏的位置、墙内线路的填充方式,每个用户的方案都不一样,必须由专业电工来完成。

”孙华说。

家用能源储存与室外电源的目标用户群、销售渠道不一致。

这意味着,过去正浩利用大疆建立的部分销售体系,在家用储藏领域并不一定有效。

更重要的是,如果在家用储藏领域与特斯拉等品牌进行正面竞争,用户会希望选择知名度更高的品牌。

这也是国内企业选择与当地渠道商、安装商深度对接的原因,利用经销商关系,企业有望在海外地区形成相对稳定的垄断性区域市场。

从2017年发展至今,正浩从几十人的团队扩大到了千人规模,深圳的办公室也搬了三次家。

从创业阶段的无名,到刊登在美国TIME 《时代》杂志上,正浩呈现出朝气蓬勃的少年形象。

正浩有可能成为下一个大疆吗? 一位投资者对此寄予厚望,他对36氪说,储存市场比无人机大得多,想象空间也大。

“正浩能超越大疆吗? 可能性相当大。

(文中孙华、彭飞、刘天均为化名) )。

见文章:

长江商学院《两天解决武汉方舱供电难题——长江“闪电侠”是怎样炼成的?》

小刀研究员《专访成立5年估值超10亿美元,正浩EcoFlow如何借露营风口成为独角兽?》

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当地自考/成考政策,点击底部咨询老师,免费领取复习资料:s://.87dh/xl/

高榕新基金募资超100亿元,放在这市场环境里,当真提气得很。

前年募得四期美元基金,高榕官方称AUM150亿元。此次双币基金完成,规模来到280亿元,其中五期美元基金11.5亿美元,人民币基金细节未公布,但一算可知,数字堪称可观。

新基金意味着什么?通稿字眼见真章。

一是募资号召力,这两年GP募资都爱这么聊。高榕五期11.5亿美元募资,一个月close,突出个“快”字。这也能给同行提个醒:头部GP的美元募资市场很好。

再一个是规模,280亿相对150亿,接近翻番,如果画条曲线,必然会突然陡峭起来。想必接下来高榕的投资节奏会加快,覆盖阶段会向后偏。

另外,募这么多钱投向哪里?相比四期时的口径,高榕把“新技术”做了细化,明确列出人工智能、机器人和芯片三条线,此外还特别强调了医疗 科技 ——最近热得发烫的赛道。今年的投资主体毫无疑问是硬 科技 和医疗,争得激烈,早已进场的高榕这把备足了。

第四点也是最有代表性的一点,是募资方向。美元基金募得快,以机构LP为主。founder's fund策略这次偏向了人民币基金,目的明确,“多家顶级TMT公司和传统巨头企业的创始人或核心高管亦成为重要出资人”,和新基金的投资方向匹配得很准。

高榕资本设立至今六年,核心竞争力和独特性究竟是什么?张震可能是唯一一个从洞察起步,投到案子,每个环节做对了选择,还单个案例拿到超过20亿美元的风险投资人。既然讲“LP们捧张震捧对了”,总得讲出个理儿,正文就从高榕参谋部谈起罢。

1

奇怪的高榕参谋部

高榕有个研究中心,别名独特,叫“高榕参谋部”。

高榕搞参谋部是个奇怪的事情。

命名倒是不出奇,张震部队大院出身,这也不是他第一次用部队建制来描述VC。比如以前,他就有这么句话解释合伙人关系,“我是团长,精力放在战略选择和组织制度上,高翔就是政委,粘合力很强,擅长培养团队,岳斌是参谋长,非常Sharp,对新趋势很敏锐”。

研究本身也不出奇。人家都说做投资要懂产业,投研结合双轮驱动长期主义,要打造风险投资的长期竞争力当然要依赖于研究能力的构建。

那么,高榕研究院奇怪在哪儿?

奇怪的点在于组织结构。高榕把研究单拎出来做研究院,背后有个悖论,研究院这样居于中后台的组织结构,对于投资决策有实际支撑吗?答案是没有。或者讲得思辨一点,叫“很大程度上没有”。这个问题,很多家老牌机构都验证过。

红杉早年组建过研究院,之后投出过中通、达达、拼多多等知名案例的郭山汕,当年就是以分析师的身份进入红杉研究院的,最初负责coldcall和行研,方向也转换过几次,包括能源、消费、物流以及TMT。几年后红杉取消了研究院,理由就在于,后台研究对投资决策并没有实质支撑。郭山汕转入DealTeam,随后开始出成绩。

高瓴也是如此,这家以研究能力著称的机构,也做过直接服务投资的后台研究院,很快发现“不work”,就把研究能力延伸到投资团队了。

研究院之于投资决策的证伪,张震不清楚吗?他应该清楚得很。要知道,70后张震虽然还年轻,但可是“老炮”,2002年就加入了IDG,那里被称作“中国VC黄埔军校”。在军校里,他一呆就是12年,必然见证过研究院的角色变迁。

另外,张震不同于很多同行的一点,在于他对风险投资这份职业有着长期而持续的研究。入行之初,他就研读过美国风投行业 历史 ,在过往访谈里他也谈到过对红杉美国、Benchmark和桥水基金的见解,甚至他在五道口MBA的毕业论文,就是《红杉美国的传承制度》。

这个问题就好玩了。既然深谙VC的组织结构建设,懂得研究和投资的结合点不在中后台,那高榕为什么还要做研究院?答案只有一个:做人才建设。并且,有两位年轻人的成长轨迹是现成的例子。

一位是吴戈,高榕资本的投资副总裁。吴戈正是“从研究中心走出来的年轻投资人”。学生时代,吴戈曾分别在IDG和高榕担任实习分析师,当时高榕成立刚刚半年左右。2015年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毕业后,吴戈加入高榕资本担任高级分析师。3年后,吴戈入选2018年度“福布斯中国30Under30”的风险投资人榜单。

与吴戈一同入选的,还有个更为人知的厉害角色,韩锐。去年此人在各类榜单出现时还是董事总经理,今年改合伙人title了。高榕创办第六年,在三名创始合伙人之外,晋升了第一位合伙人。韩锐毕业于牛津大学,曾就职于中投公司,还差两个月就满四年之际,加入高榕资本。不止一位接触过韩锐的人表示,此人“肉眼可见的厉害”。更具体的事实是,他扎扎实实为高榕投出了蛋壳公寓、完美日记、叮咚买菜、钱大妈、元気森林、爱泊车多个消费领域的明星项目。

也就是说,创办六年之后,高榕除了有拼多多这种超级案例拿得出手,还构建了一套人才养成体系,做了体系还不要紧,关键还出了成绩,有俩人明明白白已经跑了出来。所以这肯定不单纯是人才建设的问题,这背后隐藏着张震关于“投资”的终极理解。

愿意用中后台“人才养成机构”来打造公司,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张震想要实现的是个职业目标,而非简单的业务目标,换句话说,在张震的优先级排序中,成为一个长期的、可持续的、有传承的投资机构的缔造者,大概率还优先于“抢到案子”和“赚更多钱”。

张震关于事业的心思叫“建功立业”,人们也爱夸他“格局大”,这些虽是大俗话,但很准,他做事的视角自上而下,像长期盘桓高空的鹰。很多人做VC是案子驱动,业务驱动,回报驱动,高榕却一上来就在组织结构上下功夫,这正是“建功立业”的图腾。

这一特质几乎贯穿了张震的成长历程。

他在部队大院长大,儿时愿望是当将军,此后的人生轨迹也在循着“影响力最大化”的路径做选择。上世纪90年代,“工程治国”的口号响彻全国,他便考入清华大学学习工科;当注意到多为法律出身,便立即辅修了法学双学士;之后他又发现,法律在中国似乎更多是性工具,商业才是更能“施展、影响力和主动权的中心”,故而跨系申请去经济管理学院攻读了管理学硕士。

研究生毕业,张震本可以一边攻读管理学博士,一边跟着导师做企业咨询,月薪两万,还能拿到股份,但他拒绝了这份丰厚稳定的工作。理由是帮一家上市公司做咨询报告,看到自己辛辛苦苦做的报告被企业方顺手丢在一边,他意识到重要的并非自己的心智,而是导师的和关系。

毕业时,他从收到的10个offer中选择了当时并不算知名、薪水甚至偏低的风投机构IDG资本。这背后同样的逻辑。张震曾买书深入研读了美国的风险投资 历史 ,得出结论:决定美国近20年高速发展的 科技 进步背后,是资本的力量,而同样的 历史 一定会在中国重演。

2

Founder’s Fund极致案例

从张震的视角,有必要再次定义拼多多。

先回看VC2.0,虽说只有张震喊出Founder‘s Fund(创始人基金)概念,但募资瞄准新富人群和企业家的远不止高榕一家。张震后来谈过募资,一期基金2亿多美元,3个月close,说服大佬的加入“比想象容易”。

这好理解,企业家人群需要理财,要配置资产,张震、高翔、岳斌跟大家打过交道、履历又好,做GP起点也高,要投些钱进来捧捧场理应不难。但反过来说,说服起来容易,也证明当时这些LP并没有很高的期待,起码很难说当时的高榕比其他同行更值得期待。

但如今再来看,LP们当时捧张震,真是捧对人了。

VC赚大钱的项目不少,但超过20亿美金回报的案子就屈指可数了。按数字排列,拼多多是什么?是可以把高榕推进商业 历史 的案例。但这还不足以讲清楚拼多多对于高榕而言的独特性。更一步地说,拼多多之于张震,是从一个洞察起步,最终竟然挣了超过20亿美元到手里的前所未有的案例。

起步的洞察就是:新富人群的募资机会。这群人一方面是有钱,一方面是有。之于VC的用处又分两层,一个是sourcing,一个是投后服务。可以说,当时选择这种募资策略的基金,洞察是类似的:从新富人群募资,借助他们找项目,,投后,IPO,退出,拿到回报。

关于拼多多的案例,公开信息是这样描述的:高榕围绕线上Costco的模型研究投资机会,几乎与国内所有相关类型的公司都见了面。LP孙彤宇给到了关于拼多多的项目线索,然后就有了经典15分钟——张震只和黄峥聊了15分钟,便决定投资。高榕不仅领投了拼多多的A轮和B轮融资,也在之后持续跟投,总投入不少于1亿美元,拿到了足够多的份额。拼多多上市,人们都知道高榕赚了最多的回报,张震嘴严得很,对数字绝口不提。

投资最难的是什么?是“投对了且投资逻辑也是对的”。这是个多么长的逻辑链条?从一个洞察出发,经过了多少重环节,最终才拿到回报,这是一个多么难、多么小概率的事情?所以Founder‘s Fund概念谁都可以讲,但从结果看,却只有高榕投资拼多多一个案例可以给出终极解释,它以近乎极致的形式证明了投资人的能力和洞察。

3

打破企业家代际关系的能力

张震抱负甚远,但行事沉得住气,他和他的LP朋友们也有个类似的说法,叫本分。这决定了高榕做事的延续性很强,很多事不白做,出发了能求得结果:比如找到洞察,就真赚出20多亿美金回报;比如做了研究院,就真培养出了人才。

从募资来看,高榕资本美元基金规模增长稳定,披露过的1-4期基金额度分别是2亿美元、3.62亿美元、4亿美元、5亿美元。要注意,拼多多是在2018年上市的,意味着高榕资本已经是一家拥有超级案例的年轻机构,不难想象将会在募资市场上拥有何种号召力,但其之后的四期美元基金募资增幅仍然在1亿美元上下,并没有打破既有的募资曲线。一直到今年适逢市场低谷,想来可能会是个好的vintage year,高榕才终于募资发力,募得100多亿元。

此外,张震关于企业家关系的经营策略也是有延续性的。

高榕资本首支美元基金的募资方向是机构投资者和新富人群,但要建立长期的募资能力,二期募资方向必然要转向机构投资者。作为高榕延续企业家募资路线的方法是设立副基金(sidefund),其三、四期美元基金同期都设置了面向高榕团队和企业家出资人的副基金。

细节也越来越具体,比如美元三期基金开始,高榕不再向个人LP收取管理费。不收管理费当然不是当雷锋,显然是更有针对性地从、服务上在这些企业家身上实现具体诉求。

高榕的企业家募资策略还有两个不同之处:第一,企业家范围更广、人数更多,第二,高榕打破了企业家的代际。

除了张震的导师孙彤宇和IDG的老领导周全、熊晓鸽,高榕官宣的企业家出资人多达数十位。据其描述,腾讯、百度、淘宝、小米、美团、大众点评、360、分众传媒、微博、搜狐、京东、唯品会、土豆、 汽车 之家、赶集网等企业的创始人均是高榕资本的出资人。这里边就把前两个代际的企业家,尤其是最头部的人群囊括全了。如今拼多多跑出来,敲黄峥门的GP也一定少不了,可想必也没人能挤到高榕前边去。

对于VC投资人而言,人脉的把握或许是最核心的竞争力之一。而这一竞争力最集中的体现,或者说最能证明投资人对人的深刻理解,就是能否打破代际关系,从而建立起“为我所用”的商业关系和人际关系。从这个层面来看,张震从不是一匹孤傲的独狼,在“人合”这件事上,他拿捏得炉火纯青。

《底片》栏目介绍:拆解最有价值的案例,记录最值得关注的人物,用“分析+素描”的写作方式,同时向GP、LP和读者提供阅读价值。换一种语境,投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