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鹏汽车资讯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购车指南

文章内容

多面体欧拉定理的发现过程_多面体欧拉定理的发现

tamoadmin 2024-08-31
1.e^(iπ)+1=0这个公式的发明者是谁2.拓扑学历史指的是什么3.世界上最伟大的四位数学家是谁4.高中数学课题具体有哪些选择?有范例吗?5.数学史上的几个

1.e^(iπ)+1=0这个公式的发明者是谁

2.拓扑学历史指的是什么

3.世界上最伟大的四位数学家是谁

4.高中数学课题具体有哪些选择?有范例吗?

5.数学史上的几个重现分别是谁发现的?

6.f+v-e=2 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为什么等于2?2又代表什么? 希望会的前辈们教教我吧!初一新生的数学!

多面体欧拉定理的发现过程_多面体欧拉定理的发现

数学史上四大天才是:

1、牛顿IssacNewton“数学之神”。

“最伟大的英国人”。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创立了天文学,提出了二项式定理和无限理论创立了数学。

2、高斯JohannCarlFriedrichGauss“数学王子”。

高斯被认为是历史上最重要的数学家之一,并有“数学王子”的美誉。

3、欧拉LeonhardEuler“数学界的莎士比亚”。

1)莱昂哈德·欧拉,瑞士数学家。1727年,欧拉应圣彼得堡科学院的邀请到俄国。在俄国的14年中,他在分析学、数论和力学方面作了大量出色的工作。

2)他从19岁开始发表论文,直到76岁,半个多世纪写下了浩如烟海的书籍和论文。

3)到今几乎每一个数学领域都可以看到欧拉的名字,从初等几何的欧拉线,多面体的欧拉定理,立体解析几何的欧拉变换公式,四次方程的欧拉解法到数论中的欧拉函数,微分方程的欧拉方程,级数论的欧拉常数,变分学的欧拉方程,复变函数的欧拉公式等等,数也数不清。

4)他对数学分析的贡献更独具匠心,《无穷小分析引论》一书便是他划时代的代表作,当时数学家们称他为“分析学的化身”。

4、阿基米德Archimedes“数学之神”。

“数学界的莎士比亚”阿基米德,兼数学家与力学家的伟大学者,并且享有“力学之父”的美称。阿基米德的数学成就在于他既继承和发扬了古希腊研究抽象数学的科学方法,又使数学的研究和实际应用联系起来。

1)阿基米德确定了抛物线弓形、螺线、圆形的面积以及椭球体、抛物面体等各种复杂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2)他是科学的研究圆周率的第一人。

3)面对古希腊繁冗的数字表示方式,阿基米德还首创了记大数的方法,突破了当时用希腊字母计数不能超过一万的局限,并用它解决了许多数学难题。

4)提出了著名的阿基米德公理。

e^(iπ)+1=0这个公式的发明者是谁

欧拉公式对于学习数学的人来说都不会陌生,他被数学家们称为?最美公式?、?上帝创造的公式?,甚至还有人说它是宇宙第一公式。这个公式不仅蕴含着数学思想,并且还包含了宇宙的哲理,欧拉将最基本的五个常数组在一起,却形成了如此优美的公式。它可能是让高中生甚至大学生最为头疼的,但是它是每个数学领域的财富。

数学英雄--莱昂哈德欧拉

欧拉是著名的数学家、自然科学家。1707年在瑞士出生的欧拉,在13岁就入读了巴塞尔大学,16岁就获得了硕士学位,年轻有为。

而且他在数学界的成就是无人能及的,每一个数学领域都可以看到欧拉的影子,欧拉也是解析数论的奠基人,就是我们所了解的欧拉公式,建立了数论和分之间的联系,同时欧拉也是历史最多产的数学家,现存的欧拉所留下的数学笔记就要比很多数学家一起写的还多,甚至还有的手稿在意外中丢失,不得不说欧拉是数学界中数一数二的天才。

欧拉公式--e^i?+1=0

在这个公式里,都是平日里我们所见的常数,可以说有学习过数学的人见了都不会陌生。

了解两个超越数:自然对数的底e和圆周率?,两个单位:虚数单位i和自然数的单位1,还有就是我们最最常见甚至幼儿园小朋友都认识的0,就是这些最为基础且普通的常数,在欧拉的手下成为几个世纪以来最美的发现。

这个公式不仅仅代表着数学思想,也有欧拉对自然的思考,e代表着自然,?代表着无限循环的可能,i代表着虚拟的想象,1是万物的起点,0则是万物的终点。大自然充满着无限的想象,但最后都会回归终点,想必这才是欧拉公式中最想表达的。

为啥欧拉公式就是宇宙第一公式?

虽然这种说法比较夸大,毕竟宇宙的奥秘我们还有很多没有探索,但是这也说明了在几个世纪中,欧拉带给人们的影响是多么的深刻。欧拉公式最大的成功就在于,它涉及的方面、领域广泛,它不仅推动了数学的发展,而且让人们有了哲学方面的思考。更是有数学家高斯曾说:?一个人第一次看到这个公式如果感受不到它的魅力,他不可能时数学家?。

总之,我们对宇宙的了解是有无限可能的,所以我们现在科技的发展,都是在探索奥秘的路上,在未来的某一天我们可能会看到宇宙的尽头,看到宇宙的终点,那时也许我们也就回归到了最初的起点,看到了一切诞生时的样子。

拓扑学历史指的是什么

欧拉定理得名于瑞士数学家莱昂哈德·欧拉,该定理被认为是数学世界中最美妙的定理之一。欧拉定理实际上是费马小定理的推广。此外还有平面几何中的欧拉定理、多面体欧拉定理(在一凸多面体中,顶点数-棱边数+面数=2)。西方经济学中欧拉定理又称为产量分配净尽定理,指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设长期中规模收益不变,则全部产品正好足够分配给各个要素。另有欧拉公式。

欧拉公式

公式描述:公式中e是自然对数的底,i是虚数单位。

e^(ix)=cosx+isinx

e是自然对数的底,i是虚数单位。

它将三角函数的定义域扩大到复数,建立了三角函数和指数函数的关系,它在复变函数论里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将公式里的x换成-x,得到:

e^(-ix)=cosx-isinx,然后用两式相加减的方法得到:

sinx=[e^(ix)-e^(-ix)]/(2i),cosx=[e^(ix)+e^(-ix)]/2.

这两个也叫做欧拉公式。

上帝创造的公式

将e^(ix)=cosx+isinx中的x取作π就得到:

e^(iπ)+1=0.

这个等式也叫做欧拉公式,它是数学里最令人着迷的一个公式,它将数学里最重要的几个数字联系到了一起:两个超越数:自然对数的底e,圆周率π,两个单位:虚数单位i和自然数的单位1,以及数学里常见的0。数学家们评价它是“上帝创造的公式”,我们只能看它而不能理解它。

世界上最伟大的四位数学家是谁

拓扑学的由来

几何拓扑学是十九世纪形成的一门数学分支,它属于几何学的范畴.有关拓扑学的一些内容早在十八世纪就出现了.那时候发现一些孤立的问题,后来在拓扑学的形成中占着重要的地位.

在数学上,关于哥尼斯堡七桥问题、多面体的欧拉定理、四色问题等都是拓扑学发展史的重要问题.

哥尼斯堡(今俄罗斯加里宁格勒)是东普鲁士的首都,普莱格尔河横贯其中.十八世纪在这条河上建有七座桥,将河中间的两个岛和河岸联结起来.人们闲暇时经常在这上边散步,一天有人提出:能不能每座桥都只走一遍,最后又回到原来的位置.这个问题看起来很简单有很有趣的问题吸引了大家,很多人在尝试各种各样的走法,但谁也没有做到.看来要得到一个明确、理想的答案还不那么容易.

1736年,有人带着这个问题找到了当时的大数学家欧拉,欧拉经过一番思考,很快就用一种独特的方法给出了解答.欧拉把这个问题首先简化,他把两座小岛和河的两岸分别看作四个点,而把七座桥看作这四个点之间的连线.那么这个问题就简化成,能不能用一笔就把这个图形画出来.经过进一步的分析,欧拉得出结论——不可能每座桥都走一遍,最后回到原来的位置.并且给出了所有能够一笔画出来的图形所应具有的条件.这是拓扑学的“先声”.

在拓扑学的发展历史中,还有一个著名而且重要的关于多面体的定理也和欧拉有关.这个定理内容是:如果一个凸多面体的顶点数是v、棱数是e、面数是f,那么它们总有这样的关系:f+v-e=2.

根据多面体的欧拉定理,可以得出这样一个有趣的事实:只存在五种正多面体.它们是正四面体、正六面体、正八面体、正十二面体、正二十面体.

著名的“四色问题”也是与拓扑学发展有关的问题.四色问题又称四色猜想,是世界近代三大数学难题之一.

四色猜想的提出来自英国.1852年,毕业于伦敦大学的弗南西斯.格思里来到一家科研单位搞地图着色工作时,发现了一种有趣的现象:“看来,每幅地图都可以用四种颜色着色,使得有共同边界的国家都被着上不同的颜色.”

1872年,英国当时最著名的数学家凯利正式向伦敦数学学会提出了这个问题,于是四色猜想成了世界数学界关注的问题.世界上许多一流的数学家都纷纷参加了四色猜想的大会战.1878~1880年两年间,著名律师兼数学家肯普和泰勒两人分别提交了证明四色猜想的论文,宣布证明了四色定理.但后来数学家赫伍德以自己的精确计算指出肯普的证明是错误的.不久,泰勒的证明也被人们否定了.于是,人们开始认识到,这个貌似容易的题目,其实是一个可与费马猜想相媲美的难题.

进入20世纪以来,科学家们对四色猜想的证明基本上是按照肯普的想法在进行.电子计算机问世以后,由于演算速度迅速提高,加之人机对话的出现,大大加快了对四色猜想证明的进程.16年,美国数学家阿佩尔与哈肯在美国伊利诺斯大学的两台不同的电子计算机上,用了1200个小时,作了100亿判断,终于完成了四色定理的证明.不过不少数学家并不满足于计算机取得的成就,他们认为应该有一种简捷明快的书面证明方法.

上面的几个例子所讲的都是一些和几何图形有关的问题,但这些问题又与传统的几何学不同,而是一些新的几何概念.这些就是“拓扑学”的先声.

什么是拓扑学?

拓扑学的英文名是Topology,直译是地志学,也就是和研究地形、地貌相类似的有关学科.我国早期曾经翻译成“形势几何学”、“连续几何学”、“一对一的连续变换群下的几何学”,但是,这几种译名都不大好理解,1956年统一的《数学名词》把它确定为拓扑学,这是按音译过来的.

拓扑学是几何学的一个分支,但是这种几何学又和通常的平面几何、立体几何不同.通常的平面几何或立体几何研究的对象是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以及它们的度量性质.拓扑学对于研究对象的长短、大小、面积、体积等度量性质和数量关系都无关.

举例来说,在通常的平面几何里,把平面上的一个图形搬到另一个图形上,如果完全重合,那么这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但是,在拓扑学里所研究的图形,在运动中无论它的大小或者形状都发生变化.在拓扑学里没有不能弯曲的元素,每一个图形的大小、形状都可以改变.例如,前面讲的欧拉在解决哥尼斯堡七桥问题的时候,他画的图形就不考虑它的大小、形状,仅考虑点和线的个数.这些就是拓扑学思考问题的出发点.

拓扑性质有那些呢?首先我们介绍拓扑等价,这是比较容易理解的一个拓扑性质.

在拓扑学里不讨论两个图形全等的概念,但是讨论拓扑等价的概念.比如,尽管圆和方形、三角形的形状、大小不同,在拓扑变换下,它们都是等价图形.左图的三样东西就是拓扑等价的,换句话讲,就是从拓扑学的角度看,它们是完全一样的.

在一个球面上任选一些点用不相交的线把它们连接起来,这样球面就被这些线分成许多块.在拓扑变换下,点、线、块的数目仍和原来的数目一样,这就是拓扑等价.一般地说,对于任意形状的闭曲面,只要不把曲面撕裂或割破,他的变换就是拓扑变幻,就存在拓扑等价.

应该指出,环面不具有这个性质.比如像左图那样,把环面切开,它不至于分成许多块,只是变成一个弯曲的圆桶形,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就说球面不能拓扑的变成环面.所以球面和环面在拓扑学中是不同的曲面.

直线上的点和线的结合关系、顺序关系,在拓扑变换下不变,这是拓扑性质.在拓扑学中曲线和曲面的闭合性质也是拓扑性质.

我们通常讲的平面、曲面通常有两个面,就像一张纸有两个面一样.但德国数学家莫比乌斯(1790~1868)在1858年发现了莫比乌斯曲面.这种曲面就不能用不同的颜色来涂满两个侧面.

拓扑变换的不变性、不变量还有很多,这里不在介绍.

拓扑学建立后,由于其它数学学科的发展需要,它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特别是黎曼创立黎曼几何以后,他把拓扑学概念作为分析函数论的基础,更加促进了拓扑学的进展.

二十世纪以来,集合论被引进了拓扑学,为拓扑学开拓了新的面貌.拓扑学的研究就变成了关于任意点集的对应的概念.拓扑学中一些需要精确化描述的问题都可以应用集合来论述.

因为大量自然现象具有连续性,所以拓扑学具有广泛联系各种实际事物的可能性.通过拓扑学的研究,可以阐明空间的集合结构,从而掌握空间之间的函数关系.本世纪三十年代以后,数学家对拓扑学的研究更加深入,提出了许多全新的概念.比如,一致性结构概念、抽象距概念和近似空间概念等等.有一门数学分支叫做微分几何,是用微分工具来研究取线、曲面等在一点附近的弯曲情况,而拓扑学是研究曲面的全局联系的情况,因此,这两门学科应该存在某种本质的联系.1945年,美籍中国数学家陈省身建立了代数拓扑和微分几何的联系,并推进了整体几何学的发展.

拓扑学发展到今天,在理论上已经十分明显分成了两个分支.一个分支是偏重于用分析的方法来研究的,叫做点集拓扑学,或者叫做分析拓扑学.另一个分支是偏重于用代数方法来研究的,叫做代数拓扑.现在,这两个分支又有统一的趋势.

拓扑学在泛函分析、李群论、微分几何、微分方程额其他许多数学分支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高中数学课题具体有哪些选择?有范例吗?

世界公认的三大著名数学家为:阿基米德、牛顿与高斯。他们为科学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此外,伟大的数学家还有欧拉、拉格朗日、冯·诺依曼等。

1、阿基米德(公元前287年-公元前212年)

伟大的古希腊哲学家、百科式科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力学家,静态力学和流体静力学的奠基人,并且享有“力学之父”的美称。阿基米德曾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整个地球。”

2、艾萨克·牛顿(1643年1月4日-1727年3月31日)

爵士,英国学会会长,英国著名的物理学家,百科全书式的“全才”,著有《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光学》。在数学上,牛顿与戈特弗里德·威廉·莱布尼茨分享了发展出微积分学的荣誉。他也证明了广义二项式定理,提出了“牛顿法”以趋近函数的零点,并为幂级数的研究做出了贡献。

3、约翰·卡尔·弗里德里希·高斯(1777年4月30日-1855年2月23日)

生于布伦瑞克,卒于哥廷根。德国著名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几何学家,大地测量学家。享有“数学王子”的美誉。

高斯发现了质数分布定理和最小二乘法。高斯专注于曲面与曲线的计算,并成功得到高斯钟形曲线(正态分布曲线)。其函数被命名为标准正态分布(或高斯分布),并在概率计算中大量使用。

4、莱昂哈德·欧拉(Leonhard Euler ,1707年4月15日~1783年9月18日)

瑞士数学家、自然科学家。欧拉是数学史上最多产的数学家,平均每年写出八百多页的论文,还写了大量的力学、分析学、几何学、变分法等的课本,《无穷小分析引论》、《微分学原理》、《积分学原理》等都成为数学界中的经典著作。

5、约翰·冯·诺依曼(1903年12月28日-1957年2月8日)

美籍匈牙利数学家、计算机科学家、物理学家,是20世纪最重要的数学家之一。冯·诺依曼是布达佩斯大学数学博士,在现代计算机、博弈论、核武器和生化武器等领域内的科学全才之一,被后人称为“计算机之父”、“博弈论之父”。

扩展资料:

数学家是对世界数学的发展作出创造性工作的人士,将其所学知识运用于其工作上(特别是解决数学问题)。数学家专注于数、数据、集合、结构、空间、变化。一般认为,历史上可考的最早的数学家是古希腊的泰勒斯。

近代现代中国世界著名数学家有胡明复、冯祖荀、姜立夫、陈建功、熊庆来、苏步青、江泽涵、许宝騄、华罗庚、陈省身、林家翘、吴文俊、陈景润、丘成桐、冯康、周伟良、萧荫堂、钟开莱等。

百度百科-世界三大数学家

百度百科-数学家

数学史上的几个重现分别是谁发现的?

数学研究性学习课题 1、银行存款利息和利税的调查 2、气象学中的数学应用问题 3、如何开发解题智慧 4、多面体欧拉定理的发现 5、购房决策问题 6、有关房子粉刷的预算 7、日常生活中的悖论问题 8、关于数学知识在物理上的应用探索 9、投资人寿保险和投资银行的分析比较 10、黄金数的广泛应用 11、编程中的优化算法问题 12、余弦定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13、证券投资中的数学 14、环境规划与数学 15、如何计算一份试卷的难度与区分度 16、数学的发展历史 17、以“养老金”问题谈起 18、中国体育**中的数学问题 19、“开放型题”及其思维对策 20、解答应用题的思维方法 21、高中数学的学习活动——解题分析 A)从尝试到严谨、B)从一个到一类 22、高中数学的学习活动——解题后的反思——开发解题智慧 23、中国电脑**中的数学问题 24、各镇中学生生活情况 25、城镇/农村饮食构成及优化设计 26、如何安置军事侦察卫星 27、给人与人的关系(友情)评分 28、丈量成功大厦 29、寻找人的情绪变化规律 30、如何存款最合算 31、哪家超市最便宜 32、数学中的黄金分割 33、通讯网络收费调查统计 34、数学中的最优化问题 35、水库的来水量如何计算 36、计算器对运算能力影响 37、数学灵感的培养 38、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效率 39、二次函数图象特点应用 40、统计月降水量 41、如何合理抽税 42、市区车辆构成 43、出租车车费的合理定价 44、衣服的价格、质地、品牌,左右消费者观念多少? 45、购房决策问题 研究性学习的问题与课题 (来自《数学百草园》,作者叶挺彪) 《 立几部分 》 问题1 平几中证点共线、线共点往往较难,通常出现在竞赛中。而立几中的这类问题却是非简单,主要的依据仅仅是平面的基本性质:两个平面的公共点共线。可否将平几问题的这类问题进行升维处理。即把它转化为立几问世题加以解答。 问题2 用运变化的观点对待数学问题,将会发现问题的实质及问题之间的联系,但对于立几中的这方面还显得不够,可以通过整理、收集这方面的材料加以综合研究。 问题3 作为降维处理的一个例子:可考虑异面直线距离的几种转化,如转化为线面距、点线距、面面距等。 问题4 异面直线的距离是:异面直线上两动点的连线中最短的线段长度。所以可以用函数的观点来解决。即建立一个两动点的距离函数,利用求函数的最小值达到目的。 问题5 立几中的许多问题可化归为确定点在平面内的射影位置。如点面距、点线距、体积等。于是确定点在平面内的射影显得非常重要,试给出一种通用方法进行确定。 问题6 作二面角的平面角是立几中的难点,常用方法有:定义法、三垂线法、垂面法。其实质是以点定位,即当点在二面角的棱上时用定义法、当点在一个半平面内时用三垂线法、当点在空间时时用垂面法。问题似乎已解决。但对于较复杂的图形,由于点的个数较多,以哪个点作为定位点就难以决定。试给出以线定位来作二面角的平面角的方法及步骤。 问题7 等积变换在立几中大显上内身手,而非等积变换是它的一般情形,作用更大,却被人们所忽视。利用非等积变换能解决求体积、求距离、证明位置关系等问题。试利用类比平几的相应方法探索之。 问题8 将三垂线定理进行推广与引伸,即所谓三面角的正、余弦定理及其特例直三面角的正、余弦定理。以开阔眼界。 《解几部分 》 问题9 对于数学的公式,我们应当做到三会:即正用、变用和逆用。如解几中有许多公式如两点距离、点到直线距离公式,定点、斜率公式等,考虑其逆用,就可得到构造法证题,试研究解几中的各种公式逆用,以充实构造法证明。 问题10 我们对待任何问题(包括解决数学问题)往往用自己的审美意识去审视,以调节自己的行动。在解几中探索与搜集以美的启迪思维的题材,加以整理与综合研究。 问题11 整理解几中常常被人忽视和特例而使问题的解决不完整的有素材,如用点斜式而忽视斜率存在,截距式而忽视截距为零等。 问题12 利用角参数与距离参数的相互转化以实现命题的演变,达到以点带面,触类旁通的目的。 问题13 将与中点有关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进行推广,使之适用于定点的相应问题与方法。 问题14 研究求轨迹问题中的坐标转移法与参数法的相互联系。 问题15 关于斜率为 1的特殊直线的对称问题的简捷解法中,概括出适用范围更加广阔的解题策略。 问题16 解决椭圆问题不如圆容易,能否使问题化归,即椭圆问题的圆化处理,进而研究圆锥曲线(包括其退化情形如两条相交线,平行线等)的圆化处理。 问题17 整理与焦半径有关的问题,并将之“纯代数化”,进而研究其“纯代数解法”,从中探索新方法。 问题18 把点差法解中点弦问题进行推广,使之能解决“定点弦”问题。 问题19 求轨迹问题中,纯粹性的简捷判别。 问题20 在定点公式、弦长公式、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的推导过程中隐含着“射影思想”,扩大这思想在解几中的地位或功能。 问题21 对平移变换的解题功能进行综述。 问题22 与中点弦有关的圆锥曲线中的参数范围确定问题,往往需要建立不等式进行求解,各种方法中以点在曲线内部条件为隹。试将这方法推广到定点弦的情形。 《函数部分 》 问题23 空集是一切集合的子集,但在解决关集合问题时,常常忽略这一事实。试整理这方面的各类问题。 问题24 整理求定义域的规则及类型(特别是复合函数的类型)。 问题25 求函数的值域、单调区间、最小正周期等有关问题时,往往希望将自变量在一个地方出现,所以变量集中的原则就提供了解题的方向,试研究所有与变量集中原则有关的类型(如配方法、带余除法等)。 问题26 总结求函数值域的有关方法,探索判别式法的一般情形——实根分布的条件用于求值域。 问题27 利用条件最值的几何背景进行命题演变,与命题分类。 问题28 回顾解指数、对数方程(不等式)的化归实质(利用外层函数的单调性去掉两边的外层函数的符号),我们称之为“给函数更衣”,于是我们可以随心所欲地将方程(不等式)进行演变。你能利用这一点编拟一些好题吗。 问题29 探求“反函数是它本身”的所有函数。从而可解决一类含抽象函数的方程,概括所有这种方程的类型。 问题30 在原点有定义的奇函数,其隐含条件是f(0)=0,试以这一事实编拟、演变命题。 问题31 把两面镜子相对而立,若你处于其中,将看到许多肖像位置呈现出周期性,你能把这一事实数学化吗?若把轴对称改为中心对称又怎么结论? 问题32 对于含参数的方程(不等式),若已知解的情况确定参数的取值范围,我们通常用函数思想及数形结合思想进行分离参数,试概括问题的类型,总结分离参数法。 问题33 改变含参数的方程(不等式)的主元与参数的地位进行命题的演变。探索换主元的功能。 《三角部分 》 问题34 数形结合是数学中的重要的思想方法之一,而单位圆中的三角函数线却被人们所遗忘,试探它在解决三角问题中的数形结合功能。 问题35 概括sinx+cosx=a时相应x的取值范围,及问题条件中涉及这一条件时的所隐含的结论。 问题36 整理三角代换的的类型,及其能解决的哪几类问题。 问题37 三角最值的构造证法中,型如 ,可转化成:1)动点(ccosx.asinx)与定点(-d,-b)连线的斜率;2)或先化为 从而转化为动点(cosx.sinx)与定点 连线斜率等,考虑各种构造法的背景的联系,能否以此联系用于解决几何问题。 问题38 一个三角公式不仅能正用,还需会逆用与变用,试将后者整理之。 问题39 概括三角恒等式证明中的一次弦式、高次弦式和切式证明的常用方法。 问题40 三角形的形状判定中,对于含边角混合关系的条件,利用正、余弦定理总有两种转化,即转化为角关系或边关系,探索其中一种对另一种解法的启示功能。 《不等式部分 》 问题41 一个数学命题若从正面入手分类情况较多,运算量较大,甚至无法求解,此时不妨考虑其反面进行求解得解集,然后再取其补集即得原命题的解。我们把它称为“补集法”,试整理常见的类型的补集法。 问题42 概括使用均值不等式求最值问题中的“凑”的技巧 ,及拆项、添项的技巧。 问题43 观察式子的结构特征,如分析式子中的指数、系数等启示证题的的方向。 问题44 探求一此著名不等式(如柯西不等式、排序不等式等)和多种证法,寻找其背景以加深对不等式的理解。 问题45 整理常用的一此代换(三角代换、均值代换等),探索它在命题转化中的功能。 问题46 考虑均值不等式的变用,及改变之后的不等式的背景意义。 问题47 分母为多项式的轮换对称不等式,由于难以参于通分,证明往往较难。探求一种代换,将分母为多项式的转化为单项式。 问题48 探索绝对值不等式和物理模拟法 如果还有什么相关的课题,请各位同行提出。

纳哦

f+v-e=2 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为什么等于2?2又代表什么? 希望会的前辈们教教我吧!初一新生的数学!

1、毕达哥拉斯:影响西方乃至世界的人物,第一个着重“数”的人,发现毕达哥拉斯定理(勾股定理)证明了正多面体的个数,建设了许多较有影响的社团毕达哥拉斯学派创始人。

2、欧几里得:欧几里得几何(欧式几何)的始祖,编写了几何原本。

3、阿基米德:写出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著有《论球和圆柱》、《论螺线》、《沙的计算》、《论图形的平衡》。

4、祖冲之:创立《大明历》,把圆周率推算到小数点后七位。

5、笛卡尔:在数学发展上与费马共同创立了解析几何学,使数学进入了第一个重要时代——变量时代,他还发现了凸多面体边、顶点、面之间的关系,后人称为欧拉-笛卡尔公式。还有微积分中常见的笛卡尔叶形线也是他发现的。

6、莱布尼茨:与牛顿共同发现了微积分,使数学进入了第二个重要时代,提出了许多数学符号,是一个数学符号大师。

7、欧拉:提出函数的概念,创立分析力学,解决了柯尼斯堡七桥问题,给出欧拉公式,拓扑学的创始人。

8、高斯:至今为止最伟大的数学家,发现了数个后来才被人发现的定理(后人在他笔记上看到的),及独立研究出前人发现的定理,不求名利。

9、黎曼:非欧几何的黎曼几何的创始人。

10、希尔伯特:证明论、数理逻辑、区分数学与元数学之差别的奠基人之一,发明和发展了大量的思想观念。

欧拉公式:简单多面体的顶点数V、面数F及棱数E间有关系

V+F-E=2

这个公式叫欧拉公式。公式描述了简单多面体顶点数、面数、棱数特有的规律。

欧拉,瑞士数学家,13岁进巴塞尔大学读书,得到著名数学家贝努利的精心指导.欧拉是科学史上最多产的一位杰出的数学家,他从19岁开始发表论文,直到76岁,他那不倦的一生,共写下了886本书籍和论文,其中在世时发表了700多篇论文。彼得堡科学院为了整理他的著作,整整用了47年。

欧拉著作惊人的高产并不是偶然的。他那顽强的毅力和孜孜不倦的治学精神,可以使他在任何不良的环境中工作:他常常抱着孩子在膝盖上完成论文。即使在他双目失明后的17年间,也没有停止对数学的研究,口述了好几本书和400余篇的论文。当他写出了计算天王星轨道的计算要领后离开了人世。欧拉永远是我们可敬的老师。

欧拉研究论著几乎涉及到所有数学分支,对物理力学、天文学、弹道学、航海学、建筑学、音乐都有研究!有许多公式、定理、解法、函数、方程、常数等是以欧拉名字命名的。欧拉写的数学教材在当时一直被当作标准教程。19世纪伟大的数学家高斯(Gauss,1777-1855)曾说过“研究欧拉的著作永远是了解数学的最好方法”。欧拉还是数学符号发明者,他创设的许多数学符号,例如π,i,e,sin,cos,tg,∑,f (x)等等,至今沿用。

欧拉不仅解决了彗星轨迹的计算问题,还解决了使牛顿头痛的月离问题。对著名的“哥尼斯堡七桥问题”的完美解答开创了“图论”的研究。欧拉发现,不论什么形状的凸多面体,其顶点数V、棱数E、面数F之间总有关系V+F-E=2,此式称为欧拉公式。V+F-E即欧拉示性数,已成为“拓扑学”的基础概念。那么什么是“拓扑学”? 欧拉是如何发现这个关系的?他是用什么方法研究的?今天让我们沿着欧拉的足迹,怀着崇敬的心情和欣赏的态度探索这个公式......

欧拉定理的意义

(1)数学规律:公式描述了简单多面体中顶点数、面数、棱数之间特有的规律

(2)思想方法创新:定理发现证明过程中,观念上,设它的表面是橡皮薄膜制成的,可随意拉伸;方法上将底面剪掉,化为平面图形(立体图→平面拉开图)。

(3)引入拓扑学:从立体图到拉开图,各面的形状、长度、距离、面积等与度量有关的量发生了变化,而顶点数,面数,棱数等不变。

定理引导我们进入一个新几何学领域:拓扑学。我们用一种可随意变形但不得撕破或粘连的材料(如橡皮波)做成的图形,拓扑学就是研究图形在这种变形过程中的不变的性质。

(4)提出多面体分类方法:

在欧拉公式中, f (p)=V+F-E 叫做欧拉示性数。欧拉定理告诉我们,简单多面体f (p)=2。

除简单多面体外,还有非简单多面体。例如,将长方体挖去一个洞,连结底面相应顶点得到的多面体。它的表面不能经过连续变形变为一个球面,而能变为一个环面。其欧拉示性数f (p)=16+16-32=0,即带一个洞的多面体的欧拉示性数为0。

(5)利用欧拉定理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为什么正多面体只有5种? 足球与C60的关系?否有棱数为7的正多面体?等

欧拉定理的证明

方法1:(利用几何画板)

逐步减少多面体的棱数,分析V+F-E

先以简单的四面体ABCD为例分析证法。

去掉一个面,使它变为平面图形,四面体顶点数E、棱数V与剩下的面数F1变形后都没有变。因此,要研究V、E和F关系,只需去掉一个面变为平面图形,证V+F1-E=1

(1)去掉一条棱,就减少一个面,V+F1-E不变。依次去掉所有的面,变为“树枝形”。

(2)从剩下的树枝形中,每去掉一条棱,就减少一个顶点,V+F1-E不变,直至只剩下一条棱。

以上过程V+F1-E不变,V+F1-E=1,所以加上去掉的一个面,V+F-E =2。

对任意的简单多面体,运用这样的方法,都是只剩下一条线段。因此公式对任意简单多面体都是正确的。

方法2:计算多面体各面内角和

设多面体顶点数V,面数F,棱数E。剪掉一个面,使它变为平面图形(拉开图),求所有面内角总和∑α

一方面,在原图中利用各面求内角总和。

设有F个面,各面的边数为n1,n2,…,nF,各面内角总和为:

∑α = [(n1-2)·180度+(n2-2)·180度+…+(nF-2) ·180度]

= (n1+n2+…+nF -2F) ·180度

=(2E-2F) ·180度 = (E-F) ·360度 (1